[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本線路為優(yōu)質(zhì)線路,可優(yōu)先選擇。
本世紀(jì)初,無論是打著歷史正劇旗號的《康熙王朝》,還是一開始就打算戲說的《孝莊秘史》、《鐵齒銅牙紀(jì)曉嵐》,都流露出一股「戲說」味,然而在這一系列清宮劇里,卻有一部看似戲說、卻堪比歷史正劇的作品橫路殺出。這么多年來,觀眾們總是忘不掉這部劇里面那些青年演員們的精彩表演,也忘不掉戲中那些角色們的愛恨情仇,可是卻似乎忽略了情緒的冰山下,這部劇想要表達的遠遠沒有這么簡單。
一生命存在的數(shù)目字
面對著充斥在熒屏上的各類帝王劇,有帶有正劇色彩的《漢武大帝》、《康熙王朝》,也有戲說歷史的《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這些劇往往不是立足于塑造大事件、大場面,就是分析市場后精準(zhǔn)投放了一些有現(xiàn)實意義的反腐橋段,卻似乎很少有哪些劇深入討論過帝王的內(nèi)心。
因為帝王心最難測,很多編劇在塑造帝王時往往會偷懶,將他們按照史書記載塑造出一個又一個平面化的復(fù)制品,但帝王本身也是人,也必然有七情六欲,也會有從人變成帝王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就具備著戲劇性。
劉和平說自己創(chuàng)作《雍正王朝》時認為「帝王是歷史最大的奴隸」,后來創(chuàng)作《大明王朝1566》時認知深入到了「帝王是歷史最大的囚徒」??v觀那么多電視劇,能深入人物內(nèi)心而去探討存在價值的劇不多,除了劉和平的幾部外,蘭曉龍的「兵團線」三部曲也有意識地做到了這一點,其中《我的團長我的團》更是透出了濃濃的薩特與加繆的身影。
而今天要說的這部劇,同樣承載了這一命題,探討生命存在的意義。
這部劇叫做,《少年天子》。
《少年天子》的編劇叫做劉恒,曾經(jīng)分別和謝飛、張藝謀及沈好放等大導(dǎo)演合作過《本命年》、《菊豆》、《秋菊打官司》和《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盡管這些作品都是社會題材生活戲,但它們卻都指向了同一個困境:應(yīng)該怎么活著。
因此,當(dāng)劉恒接手曾獲得過茅盾文學(xué)獎的歷史小說《少年天子》時,想必他已經(jīng)知道要如何改造這個故事了。而寫好劇本后,他更是迫不及待地當(dāng)起了總導(dǎo)演。
《少年天子》講述的是清兵入關(guān)后坐擁天下的順治皇帝短暫而精彩的后半生,原著作者凌力,曾在中國人民大學(xué)清史研究所工作,因此在這部小說里讀者能夠看到大量的歷史細節(jié)。雖然小說獲得過極高榮耀,但小說能否成功改編成電視劇還是要打折扣的,同樣由茅盾文學(xué)獎獲獎作品《白門柳》和《張居正》改編的劇就水準(zhǔn)平平。
而讀過小說的人也都知道,小說的主線是順治皇帝的愛情故事,在這條線上各種細節(jié)開了花,但劉恒說:「我只想傳達我的世界觀,比如對死亡、暴力的看法。我對清宮戲的新路子之類不感興趣。我的目的是探討生命的意義,并為此喜悅或哀傷。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搞什么都行,逼急了寫詩都行,可惜我沒那個本事,暫時也沒那個愿望。至少在現(xiàn)在,視覺的表達比較吸引我,它比詩和小說更能使盡可能多的人了解我的思想和我內(nèi)心深處的感情。(我)在劇本中落淚的地方,演員也落淚了,大家能因此體味彼此的善良和感傷?!?/p>
電視劇第二集,當(dāng)從未見過死人的順治皇帝親眼見到一個生命的消逝時,他吐了出來,胸口始終難平,他恐慌了:「額娘一直不讓我看死人?!勾藭r身旁一直陪著他的老太監(jiān)吳良輔摸著他胸口:「能不看哪就不看,您是皇上,手底下得死多少人哪?!?/p>
此時的順治并非剛剛登上皇位,而是做了多年皇帝,距離多爾袞去世、自己親政也有了很多年,但他沒有看過死人。沒有看過死人的順治,死亡的人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名字罷了,每天的奏報上面記載的死亡多少人對他來說也只是一個數(shù)目字罷了。數(shù)目字當(dāng)然沒什么了不起,數(shù)字而已嘛。
但是他終于親眼見到了死人,盡管死掉的是一個小太監(jiān),可他終于親眼見到了一個生命的消逝,這對他來說是打擊巨大的,于是他翻開奏折和刑部題本,開始真切地感受著每個生命的存在。
「吳三桂的折子,攻破安陸府城,得首級兩千四百余,兩千四百個腦袋,掛在樹上、掛在城墻上,掛爛了、掛臭了,剩下一堆白骨,收尸的人來了,認得出誰是自家的人嗎?……刑部、刑部的題本,又一個滿門抄斬誅滅九族,老人快死了,殺他干嘛,孩子剛生下來,殺一個只會哭、什么也不會干的孩子干什么?」
兩千四百個腦袋,對吳三桂來說只是邀功的數(shù)目字,對順治來說只是賞賜吳三桂的緣由;誅滅九族滿門抄斬,對順治來說只是大筆一揮——這是以前,而現(xiàn)如今這樣的少年天子終于認識到了生命的意義。
他能夠承受嗎?如果能夠承受,并且讓自己的內(nèi)心逐漸冰冷下去,那么他就會成為開創(chuàng)基業(yè)的一代大帝;如果不能,那么他的結(jié)局只能是,選擇離開,出家或死亡。
野史記載,順治最后因為董鄂妃的離去悲痛不已最終選擇去五臺山出家。這向來是小說家最喜歡的素材,但如何讓這一段被改造得不狗血,卻需要功力。
在經(jīng)歷了所有人都逼自己、唯一親近之人離自己而去后,順治終于心灰意冷變成了福臨,然后出家,第三十九集,他剃了度走來對太后說:「孩兒決心已定,不可改變,請您放我出宮,……,額娘,孩兒佛心不滅,您這樣禁錮有什么用呢?」
順治不單單是因為情傷而躲避,他是因為終于無法面對他人對個體生命的蔑視,終于想要離開這座紫禁城。
那么,在這座紫禁城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二異化囚徒的紫禁城
電視劇《甄嬛傳》第一幕出現(xiàn)的是太監(jiān),然后是紫禁城,這是全劇的基調(diào)重心,它在探討權(quán)力下畸形的產(chǎn)物,紫禁城里的人把一切畸形視為正常,所有的女人都是皇權(quán)下的附庸。
《少年天子》雖然比《甄嬛傳》早了近十年,但它卻拍得比《甄嬛傳》更加深刻。在播出時,劉恒說了這么一句:「(我)建議大家可以從這部戲來看看封建主義到底是不是給民族留下了這么深的傷痕?!?/p>
因為在這部劇中,它不僅僅表現(xiàn)出了后宮妃子們在權(quán)力下的異化,還波及到了太監(jiān)、嬤嬤、太后甚至……皇帝本人。
先說后妃。皇帝坐擁后宮,后宮佳麗三千,想寵幸誰就寵幸誰,想冷落誰就冷落誰。有的宮斗劇表現(xiàn)的是后宮那些女人們互相之間的不斷算計,每一個純良的女子不是被污染了就是被淘汰,誰也別想逃脫。但劉恒說:「我不注重懸念,因為我不善于這種手法。我偏重于鋪墊的手法,不以粗線條來推進情節(jié),而是用很細密的方式來渲染,調(diào)動觀眾的情緒。它不是情節(jié)劇。人物的個性基本是靜止的,性格色彩很鮮明,讓觀眾更容易辨認,好為他喜怒哀樂。我想達到的是剝離人物的表面感覺,描寫人物性格的復(fù)雜性、多面性。從人物開始出場到最后,觀眾老能發(fā)現(xiàn)人物性格新的側(cè)面,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懸念吧?」
是的,情緒。在本劇中沒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你懷了孩子我就暗中讓你流產(chǎn),我備受寵愛你就想辦法讓我失寵,這些權(quán)謀不是《少年天子》抓人的點,這部劇是靠情緒來推進故事的,因此它著重表現(xiàn)的是在紫禁城里,那些后妃和太監(jiān)們?nèi)绾伪划惢?/p>
被廢的皇后在冷宮里,終于有一天有人來見她了,劉恒沒有去表現(xiàn)她有多凄涼,只是借著她的口說了一句臺詞,然而就是這輕飄飄一句臺詞,卻足以還原出整個蕭條景象:「找干凈的地兒坐吧,只要你找得著?!?/p>
這還算是好的。
那些長期得不到皇帝關(guān)愛的年輕妃子們有的忍受住了自己的性壓抑,有的則會想辦法去排解。
在第三十二集里,失寵的佟妃終于和順治身邊的老太監(jiān)吳良輔「走」到了一起,吳良輔表示愿意盡一切力量幫助她兒子玄燁登上皇位,而多年沒有性生活的她甘愿被老太監(jiān)抓住手、臉頰互相貼著,下一個畫面切到了躺在床上的玄燁,然而背景聲音卻傳來了佟妃的呻吟聲。
這種行為叫做對食,原義是搭伙共食的意思,后來的解釋有兩種:第一指今天的所謂宮里女子因得不到帝王寵愛,又不得與異性接觸,與女子發(fā)生同性愛;第二也指宮女和太監(jiān)結(jié)成掛名夫妻。
太監(jiān)和失寵的后妃都是在權(quán)力下長期得不到性生活的畸形人,而后妃和后妃之間也會互相「取暖」。第三十六集里,當(dāng)廢后靜妃和失寵的謹貴人一直生活在一間宮殿時,太后終于撞破了她們之間的關(guān)系:「還真是難得啊,還知道想著對家兒。可是別忘了,不要吃對食兒,吃昏了心?!固笳f這話的語氣十分平淡,似乎她早已對這樣的關(guān)系見怪不怪了,也許在她看來在偌大的后宮里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是再平常不過的,果不其然,靜妃立刻反擊道:「您跟奴才吃對食兒都不后悔,我們有什么后悔的,嗯?」
靜妃說完這話后,畫面迅速轉(zhuǎn)到太后身旁跟了多年的老奴婢蘇麻喇姑的臉上,只見她一臉驚恐,瞪大了眼睛,仿佛被人戳破了一層窗戶紙?!渡倌晏熳印氛峭ㄟ^這一系列的不點破和不言而喻,給我們展示了被異化了的「對食男女」。
紫禁城是泯滅個性的地方,拿第一集來說,太后本來按照原先滿人的習(xí)俗,言語間提及自己逝去的丈夫時直接稱呼了名字,但想到這是代表皇家莊嚴(yán)的紫禁城,迅速又改了口,這一出細節(jié)便能讓太后的形象豐滿起來:「……嫁給咱們皇太極,呵,嫁給咱們太宗先帝的時候……」無怪乎飾演太后的潘虹老師會在看了劉恒的劇本后大為贊嘆:「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劇本。我每次看過劇本之后都要在厚厚的雪地里走很久,浮想聯(lián)翩,仿佛回到那個時空,我想這就是他文字的魅力所在吧?!?/p>
而在紫禁城的威壓下,皇帝也并非是一人獨大、無所不能,他同樣備受煎熬,并在煎熬中被打垮。
同樣是在第一集,皇帝要大婚了,皇后是蒙古格格。劉恒很明顯寫了兩段一模一樣的對話。小太監(jiān)在老太監(jiān)吳良輔身旁一直好奇新皇后是什么樣:「那蒙古格格長什么樣呀?您瞧見了嗎?她是高個兒還是矮個兒呀?她是胖子還是瘦子呀?」畫面一轉(zhuǎn),吳良輔走到了皇帝跟前,皇帝也問了他同樣的問題:「她,長相如何?高個兒矮個兒?胖子瘦子?黑呀白呀?」
這部劇名字叫做「少年天子」,先少年再天子,無論他是皇帝還是和尚,他都首先是一個人,是一個少年,那么他就和太監(jiān)的心性沒有兩樣,也會好奇新娘子會是什么樣,高低胖瘦,而當(dāng)紫禁城的齒輪轉(zhuǎn)動,他和太監(jiān)都會隨之改變。
第四集,群臣認為皇帝過于軟弱,一起要求他蒞臨菜市口,要求皇帝觀刑。
第二十三集,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政策并沒有人去好好實行,他要求釋放死囚,可手下的大臣們卻一個個將死囚們殺死,終于他怒了他要懲治那些大臣。這時卻被太后呵斥住了,原來他想殺大臣們?nèi)菀?,可是要是大臣們殺死了,也就沒有人能夠為他所用了,而那些死囚們,死了也就死了。無奈之下的他終于被迫接受了這個「歪理」作為政治妥協(xié)。太后又說:「你很膽小,殺人是為了給自己壯膽?!鬼樦纬聊?,聯(lián)想到故事開頭,他無法面對死人,終于順治的心變得冰冷起來。
第二十八集,在順治遇到那么多唯唯諾諾的女人后,他見到了烏云珠。他愛烏云珠(即董鄂妃)不是因為她美麗無雙、智慧過人,而是在烏云珠面前他不是順治,而是福臨。仔細注意一個細節(jié)可以發(fā)現(xiàn),順治稱呼其他人都是「皇后」、「佟妃」,唯獨稱呼烏云珠本名。而烏云珠也說,福臨是一個小孩。這個論斷極妙,福臨本就是個少年,卻在威壓下不得不偽裝自己、用面具來展現(xiàn)自己,可他其實是一個小孩。
「帝王是歷史最大的囚徒」,這是屬于皇帝的孤獨。所以福臨始終在抗?fàn)帯?/p>
他和愛情抗?fàn)帲芜x給他的婚姻他都不滿意。
他和母親抗?fàn)帲冀K在和母親處于微妙的邊緣。
他和大臣抗?fàn)?,他向往漢文化,和八旗大臣格格不入。
他和命運抗?fàn)?。他在別人眼中是一個異類,一個怪物。
然后他失敗了。
《少年天子》是一部悲劇,但它的悲劇不在于福臨和烏云珠的愛情悲劇,而在于福臨面對命運抗?fàn)師o果的巨大悲劇。
所以最后連出家都不得的他,不得不自盡。(劇中設(shè)置的結(jié)局)
而劇中的另一個小孩,則表現(xiàn)得一點也不像小孩,想必是劉恒特地塑造出來給福臨作對比的。那個小孩同樣是被太后養(yǎng)大,也許是吸取了撫養(yǎng)出福臨這樣不聽話兒子的教訓(xùn),那個小孩被太后養(yǎng)得服服帖帖。在第三十九集里,那個八歲的小孩殺了一只鳥,被已經(jīng)剃度了的福臨指責(zé),小孩說:「人都可以殺,一只鳥有什么不可以殺的?」
《少年天子》之前寫康雍乾的視角比較單一,多是歌頌。從犧牲個性的角度來寫,這是其中特別突出的一部,所有人性美好的東西被政治抹殺掉,包括友情、愛情、善良……皇位一次次受到威脅,要保住皇位,就要死人,每次死人皇帝都要失去一些東西。小孩子按照太后的話做了,于是他將來會成為很厲害的皇帝,不像順治。
這個小孩叫做愛新覺羅·玄燁,大家往往以「康熙」稱呼他。
三天崩地解的大變局
這部劇發(fā)生在明末清初,盡管劉恒始終在強調(diào)自己寫的并非是歷史正劇,他只是想用這部劇來表現(xiàn)他超越歷史的命題。但不同于那些戲說劇,這部劇的歷史背景扎實得可以令許多打著歷史正劇旗號的劇羞愧。
戲說劇并非沒有佳作,《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jì)曉嵐》和《康熙微服私訪記》等都屬于其中的好作品,但仔細看這些作品我們發(fā)現(xiàn),基本史實是不存在的,編劇們也只是借了歷史人物的殼講了一些當(dāng)代觀眾關(guān)心的故事,比如腐敗問題,比如民間疾苦等。但更多的戲說劇則屬于古裝偶像劇,這本無可厚非,但有的劇甚至打著正劇旗號在顛倒黑白,這就未免令人恥笑了。
《少年天子》好就好在,它在完成了自己宏大的命題同時,還保留了那個時代特有的歷史背景——這也是影視作品里很少會出現(xiàn)的有關(guān)南明史的描述。
盡管《少年天子》并非正面描述南明,但觀眾足可以在劇中通過清廷中人的對話了解一二,甚至不是了解史實,還更多地了解了當(dāng)時那些滿人的想法,以及漢人為什么要抗?fàn)幍降住?/p>
為何要抗?fàn)幍降??明明已?jīng)投降了,明明清兵南下時,很多城池望風(fēng)而降,并沒有多少抵抗,可是當(dāng)清廷頒布剃發(fā)令時,大家又被激怒了,終于奮起抗?fàn)幎嗄辍?/p>
一條辮子說明了一切。
第二十四集里,陳名夏說:「前明早就是一條漏了底的破船,不擊自沉。為了區(qū)區(qū)一根辮子,留了多少血,又激起了多少仇恨和反抗?還逼著多少人跳到水里面去拼命,也要把這條破船頂?shù)剿鎯荷??!?/p>
是的,誰都承認,明朝大勢已去,無論是李自成做了皇帝,還是福臨坐了龍椅,對官員們和老百姓們來說都沒關(guān)系,但有關(guān)系的是那根辮子,因為要剃發(fā),所以多少人「跳到水里面去拼命,也要把這條破船頂?shù)剿鎯荷稀?。這才是最大的原因,很多人不懂為什么那么多人要替明朝抗?fàn)?,史可法這些也就罷了,之前那些海盜、流寇如鄭成功、李定國等也要抗?fàn)幍降?,原因就在這里。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這是漢族的文化觀念;剃發(fā)是滿族的文化觀念。人和人可以和睦相處,但必須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和價值觀,用強行的意志將一種文化抹殺,代之以自身的文化,那么必然會遭遇到反抗。
故事里自然會安排一個想要刺殺皇帝的人。
按照以往的套路,往往這樣的人或者性格孤僻、為人極端讓人難以心生好感(如《康熙王朝》里的楊啟?。?,或者最終被皇帝感化、放下手中的刀(如《雍正王朝》里的曾靜),但在本劇中,喬柏年是一個正人君子,他并不極端,他也承認明朝亡在自己的父輩手中,他毫不諱言。
他只會說:「為了一條辮子,你們殺了多少人?大清國不遭報應(yīng),天理不容。」
既然有人抗?fàn)?,那就會?zhèn)壓。很多清宮劇淡化了清朝立國之初的屠殺和圈地,以致于只留下了統(tǒng)治者們?nèi)蚀鹊囊幻?,但事實上并非如此,本劇雖然沒有直接正面描寫,卻從各個細節(jié)里表現(xiàn)出了當(dāng)時清廷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行為。
第三十五集,順治和太后發(fā)現(xiàn)民間有人在書冊里暗中記下了當(dāng)年嘉定三屠死難者的名字,太后大怒:「那真的是嘉定三屠死難者的名字嗎?搞這些干什么他們?怎么,想在那兒招魂,還是等著變天,殺咱們的回馬槍?」順治也很沮喪:「本以為、本以為悄無聲息了,假以時日,人們自然會忘記那些殺戮……」怒的背后有什么?有懼怕。喪的背后有什么?有愧疚。每個字都是一把刀。
是的,順治一直在愧疚,第二集里,當(dāng)順治還在為生命的價值難受時,就提到了多爾袞當(dāng)年的行跡:「沒有人會寬恕他。大軍攻打揚州,他說,讓他們都去死;大軍攻打嘉定,他說,讓他們統(tǒng)統(tǒng)去死?!?/p>
除了這些,劇中還通過一位滿族底層安巴度之口,描繪出清初廣大窮苦百姓難以為繼的生活,真好比人間慘象。
第九集,安巴度進了宮吃到了豬肉,然后說自己吃的都是死豬肉,所謂死豬肉就是生病死掉的豬,常年在宮里的順治自然從未聽手下人稟報過這種事,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底層人只能吃死豬肉。
然后安巴度說:「在咱這兒,那還能吃上死豬肉,再往南走,那還有吃人肉的呢。廣平府,鬧了三年饑荒,今年入秋,又沒打著糧食,哎呀,成安縣街邊啊,支了好幾口大鐵鍋,戴著那餓死的,頭朝下剁吧剁吧,就丟到鍋里煮啊。再往南,到了彰德,嘿,那人還在那倒氣呢,那就頭朝下給杵鍋里去了,那周圍圍著的人哪,咕嚓一下就撲上去了,伸手就撈肉吃啊。有些人,那站不住腳的,一個踉蹌扎到鍋里,嘴上還叼著別人的肉呢,自己就給煮了?!?/p>
對于清初大規(guī)模的圈地運動,安巴度也道出了本質(zhì)。順治元年清兵入關(guān),八旗子弟大量涌入北京附近,為安置清廷諸王、勛臣,解決八旗官兵生計,順治元年十二月在京畿地區(qū)大量圈占土地,史稱圈地令。
清初多次圈地使得「圈田所到,田主登時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攜去,欲留者不敢攜。其佃戶無生者,反依之以耕種焉」,因此圈地后,很多農(nóng)民田地被占,流離失所,部份地主或農(nóng)民投充到八旗莊園,或流亡他鄉(xiāng),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現(xiàn)。
順治本來下令停止了圈地,覺得會讓利于民,下面也照辦了,可是沒想到,這個時候無論他停不停止,下面都不會再圈地了。
原因很簡單,安巴度說:「他們說,停得正是時候,好地都圈完了,剩下的爛地白給都沒人要了。」
這樣一場天崩地解的大變局,給百姓帶來的苦難的巨大的,過去因為種種原因難以直接呈現(xiàn),但是在劇中,劉恒卻能不斷通過他人之口來表現(xiàn)慘狀,確實難能可貴。
事實上,這部劇從頭到尾都沒有大場面,不像其它歷史劇靠著大場面、大事件來推進故事和歷史,這部劇總是在不斷打磨人物臺詞,每個人都有多面性,而那些臺詞本身也很具有美感。
《少年天子》的臺詞藝術(shù)極高,除了上述舉的幾個例子外,還有不少。
做了很久皇帝的順治對安郡王心灰意冷地說:「任何一個帝王都想永垂不朽、長命百歲,可最后都埋在了地下,掘地三尺,都只是白花花的骨頭?!?/p>
大結(jié)局里,面對著廢后,福臨想善意地表達廢后身上也是有優(yōu)點的,他說:「你身上的種種好處只是睡著了,總有一天,它們會一一醒來,讓你成為完全不同的人?!?/p>
結(jié)語它只是睡著了
我們看到,《少年天子》不像《康熙王朝》、《漢武大帝》那樣能給觀眾以國力昌盛的自信,也不像《雍正王朝》那樣能給觀眾以反腐大戲的代入感,但《少年天子》卻提供了一種歷史劇的新方向。
那就是在貼合當(dāng)下觀眾心理的前提下,盡可能自我的發(fā)揮。順治、董鄂妃、靜妃、佟妃、謹貴人、太后、吳良輔、安郡王等等一個又一個的人物,他們是歷史的,也是現(xiàn)代的,他們擁有著現(xiàn)代人的感情,能讓觀眾們理解并共情,而在這個基礎(chǔ)上,又能讓編劇展翅翱翔,盡情揮灑。
這本是歷史劇的新方向,但現(xiàn)如今我們只剩下了迎合觀眾心理的傳奇戲說劇,而那些表達,它睡著了。
來公眾號「書林齋」(Kongli1996)、微博「孔鯉」及豆瓣「孔鯉」。
我寫,你看。
《少年天子》劇照,圖片來自://movie.douban.com
編者按
十六年過去了,我懷念《少年天子》,中國電視劇,已經(jīng)很久沒有過那么優(yōu)秀的劇本,也很難再有勇氣,發(fā)出像這部劇一樣沉重的提問了。
鄧超回憶《少年天子》
在中國,歷史劇是宏大敘事的重災(zāi)區(qū),很多導(dǎo)演一架起機器,腦海中便是千軍萬馬、腥風(fēng)血雨。在這里,個人的生命和細微情緒被忽略,小情小愛不被提倡,戲劇故事成為宣揚一種又大又滿的價值取向的手段——強者為了大局可以犧牲弱者,而帝王將相的豐功偉業(yè)掩蓋了他們殘酷的一面。
宏大敘事當(dāng)?shù)?,《少年天子》仿佛一股清流,但由于它的主線是順治皇帝與妃子們的愛情故事,而無意呈現(xiàn)帝王將相的豐功偉業(yè),與宏大敘事背道而馳,所以多年以來,《少年天子》受到的評價局限而狹隘,沒有細細琢磨的人,倒真把它當(dāng)做了清宮言情戲。其實,只要我們注意到該劇的導(dǎo)演兼編劇,我們就有理由對《少年天子》重視起來。劉恒,這位與劉和平、蘭曉龍齊名的人物,他的立意絕不僅僅是清宮言情。
四十集的故事,《少年天子》以順治皇帝的一生做軸,但它既沒有歌頌順治的文治武功,也沒有給孝莊唱高調(diào),而是寫了這位少年天子和他的娘家人“作了又作”的事跡。這位順治爺,沒有統(tǒng)御天下的能耐,又希望別人都對自己服服帖帖,娶了貴族的姑娘嫌人家傲慢,沖動涌上心頭,找來身份低微的少女,后來又嫌別人沒文化,活生生演繹出中國式的傲慢與偏見。而他的母親孝莊文皇后,渴望將順治改造為自己滿意的君主——一位真正有能力掌控大清江山的皇帝,可也正是她高壓式的管教和凌厲的手段令順治敏感多疑、自卑要強。
和原著相比,劉恒改編的《少年天子》具有獨屬于劉恒的色彩,那老練而幽默、辛辣卻不刻薄的筆調(diào),將《少年天子》的生活井井有條地鋪陳開來。劉恒并沒有為了照顧民族和諧,就刻意粉飾新生的清朝政權(quán),清初王室既得利益者們對百姓的剝削,《少年天子》沒有直接呈現(xiàn),卻通過順治和他人的對話透露出來,這些對話沒有刀光血影,可細細思量,折射出了沉重的歷史。
比如第十集,順治下令停止圈地運動,詢問安巴度反響如何,安巴度說:“他們說,停得正是時候,好地都圈完了,剩下的爛地白給都沒人要了?!边@段對話,反映的是清初八旗子弟為了自身利益,在京畿地區(qū)大量圈占土地,以至于流民大增、路有凍骨的凄慘歷史。
而當(dāng)順治皇帝繼續(xù)問:“我減免了民間的賦稅,他們都說什么?”安巴度的回答,更是映射出上層統(tǒng)治階層貪得無厭、狼狽為奸的丑陋嘴臉。這位喝得爛醉如泥的大人說:“他們說上邊兒的人都撈足了,紫禁城的銀庫,都給壓得陷到地底下去了!”
又如第二十四集,陳名夏說:“前明早就是一條漏了底的破船,不擊自沉。為了區(qū)區(qū)一根辮子,留了多少血,又激起了多少仇恨和反抗?還逼著多少人跳到水里面去拼命,也要把這條破船頂?shù)剿鎯荷??!?/span>
這一段就折射出清政權(quán)入關(guān)初期,漢族人的抵抗情緒。人們拼命抗?fàn)?,為的不是已?jīng)傾覆的前明,而是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不被隨意踐踏。小小一個辮子,恰恰體現(xiàn)出統(tǒng)治者的強力意志,而這種意志,是以凌辱他族的文化觀念為代價的。
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歷史劇筆法,順治在的時代,清朝剛剛一統(tǒng),該是一個革故鼎新、朝氣蓬勃、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的時代,可劉恒沒有這么寫,劉恒并不避諱連年戰(zhàn)火和層層盤剝導(dǎo)致的民不聊生,劇中刻畫的,是一段底層人民只能吃死豬肉、地方饑荒、人人爭食的慘淡歷史。劉恒借人物之口道:
“在咱這兒,那還能吃上死豬肉,再往南走,那還有吃人肉的呢。廣平府,鬧了三年饑荒,今年入秋,又沒打著糧食,哎呀,成安縣街邊啊,支了好幾口大鐵鍋,戴著那餓死的,頭朝下剁吧剁吧,就丟到鍋里煮啊。再往南,到了彰德,嘿,那人還在那倒氣呢,那就頭朝下給杵鍋里去了,那周圍圍著的人哪,咕嚓一下就撲上去了,伸手就撈肉吃啊。有些人,那站不住腳的,一個踉蹌扎到鍋里,嘴上還叼著別人的肉呢,自己就給煮了。”
因為對封建王朝的深刻認識,所以劉恒才說:“(我)建議大家可以從這部戲來看看封建主義到底是不是給民族留下了這么深的傷痕。”
中國的歷史劇很少有說皇家壞話的,創(chuàng)作者把自己擺成帝王師,用一種規(guī)勸或仁慈的口吻來刻畫皇家的過錯,所以觀眾一路看下來,也是皇帝被奸人所誤,他只需要說一句“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懺悔一下,就好像洗清一切殘忍無情和剝削了。從這一點來說,劉恒改編的《少年天子》非常出眾,因為他徹底化筆為刀,一邊冷笑,一邊恣意地描寫皇家的殘忍與荒唐,而戲劇家只是隱于幕后,目送自作自受的輪回。
不粉飾,不諂媚,這是《少年天子》的高明之處,而它更難能可貴的地方,在于它對生命存在價值的追問,對每一個具體的人的同情。
當(dāng)老太監(jiān)吳良輔說:“老百姓是什么東西?是畜生!”時,他自己在皇帝的眼里,何嘗不是“畜生”?而作為天子的皇帝,看似站在食物鏈的頂端,該是逍遙自在、肆意妄為,實現(xiàn)自己最大的存在價值了吧?《少年天子》告訴你:不是的,不是這樣。皇帝是封建歷史的囚徒,皇帝一樣做不了自己的主。劇中的順治,就是這樣一位皇帝。
他要求釋放死囚,可大臣們卻將死囚殺死;他想放過無辜的人,卻阻止不了一次次屠殺與株連九族;他想要勵精圖治,卻無法盡數(shù)罷免貪腐官員,因為一旦罷免,他將無人可用;到最后,他想要出家,想要走出囚禁自己的皇城,卻也無路可走。
第三十九集,順治,也就是后來的福臨,剃度后對太后說:“孩兒決心已定,不可改變,請您放我出宮?!笨勺罱K,劉恒給順治安排的結(jié)局卻是“出家而不得”,《少年天子》的無可奈何,也在此呈現(xiàn)地淋漓盡致。
于是,連順治也體悟道:“任何一個帝王都想永垂不朽、長命百歲,可最后都埋在了地下,掘地三尺,都只是白花花的骨頭?!?/span>死亡,在被異化的世界里反而成為解脫的方式。
周作人曾說:“(在中國)大家都做著人,卻幾乎都不知道自己是人;或者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的人,卻忘記了自己仍是一個生物。”封建王朝、森嚴(yán)禁宮里,人們追求來追求去,為了原來只是生而為人的基本幸福,多少人,到頭里卻苦尋不得,成為一個個瘋子、傻子。
于是,佟臘月身為滿洲貴族小姐,雍容華貴、聰慧美麗,卻成為政治的犧牲品,芳華早逝;
烏云珠生母早亡、繼母不仁,與順治一見鐘情,卻礙于有夫之身,屢屢違心躲避,當(dāng)順治終于強奪了她,萬千寵愛又致使她深陷泥淖、飽受攻訐;
而郝蕾飾演的廢皇后靜妃,她從一開始就做不了自己愛情的主。他與順治的結(jié)合不過是政治聯(lián)姻,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與一樣桀驁的性格,終于將她推到人生谷底。
她科爾沁草原蒙古血液的高貴出身,煉就了自己不肯將就的性格,也成為捆綁自己一生的枷鎖。
這是可見的悲劇,另一邊,是千千萬萬不可見或被淡漠的悲劇,那些變成一個個巨大數(shù)字中的小小組成的無名之人,那些達官貴人漫不經(jīng)心提起的死亡。就如攻破安陸府城時,兩千四百余死去的人,那兩千四百個腦袋,“掛在樹上、掛在城墻上,掛爛了、掛臭了,剩下一堆白骨?!庇秩缧滩康念}本上一個個滿門抄斬誅滅九族的折子,短短一行字背后,是多少被無辜牽連的老人孩子?
關(guān)于《少年天子》的立意,劉恒說:“我只想傳達我的世界觀,比如對死亡、暴力的看法。我對清宮戲的新路子之類不感興趣。我的目的是探討生命的意義,并為此喜悅或哀傷。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搞什么都行,逼急了寫詩都行,可惜我沒那個本事,暫時也沒那個愿望?!?/span>
所以,在《少年天子》的世界里,紫禁城并不金碧輝煌,而籠罩著一層灰茫茫的色彩。紫禁城森森嚴(yán)嚴(yán),尊貴的人隨處可見,可宮門之內(nèi)滿是死亡與暴力,數(shù)不盡的是不平等的關(guān)系與被抹殺的個體。
人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為了保全自己,不惜異化自己。下人稱呼自己為奴才、畜生已被視為天經(jīng)地義,女子們則一邊粉飾自我、等待寵幸,一邊結(jié)成對食、四處求人。
她們此生沒有幸福,只能寄托來世,《少年天子》的片尾曲唱得好:
“西風(fēng)烈,殘陽斜,生與死,永相別。來去之間,重重疊疊,云中夢中,不見天階。蒼茫人生,古來陰晴圓缺,愛過恨過臨行依然不覺。笑聲伴淚水,奔流年年月月,此生悲喜難決。但愿風(fēng)雨路上獨行夜,你如花我如葉,如泣如訴。我是飄零葉,此去永相別,來世相逢處,你我,淚難歇?!?/span>
夢想永遠不死。在戀愛中的少年天子與經(jīng)歷大變后的他都有凝結(jié)的夢想。他追求的不過是自由與認可,可他聽進了太多假話,背負了太多要求,太少的人愿意對他付出真心,太多的人對他小心翼翼,他自己敏感多疑、自卑自負的性格,也讓他成為一道虛弱的深淵。少年天子的夢想留在明天,他自己到不了明天。
當(dāng)順治決定出家,不再留戀紫禁城的帝王生活,我們是否該武斷地說他錯了?生在帝王家,人生就只有一條出路,就一定要成為統(tǒng)御萬方直到死亡的君主嗎?
在傳統(tǒng)史觀里,順治軟弱、平庸,和他的兒子康熙大帝比起來遜色不少,但在劉恒的筆下,順治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帝王符號,他害怕死亡,對被清軍屠殺的無辜者心存愧疚;他心思細膩,飄零草木都能讓他駐足停留;他心似少年,只恨自己生于帝王家。
如上文所言,和宮女、宦官、妃子相比,帝王何嘗不是皇城內(nèi)的囚徒,是被迫異化的人。順治矛盾之處就在于:他留有太多為人應(yīng)有的情感,以至于和殺伐決斷的天子身份格格不入。害怕死亡的順治,最后卻只能走向自盡,身為囚徒,他無力改變命運,只好以死亡做最后的抗議。他的一聲嘆息,是絕望的余音,一如百年前魯迅感慨的:
“是的,沙漠在這里。
沒有花,沒有詩,沒有光,沒有熱。沒有藝術(shù),而且沒有趣味,而且至于沒有好奇心。
沉重的沙......
我是怎么一個怯弱的人啊。這時我想:假使我是一個歌人,我的聲音怕要銷沉了罷。
我是怎么一個偏狹的人啊。這時我想:倘使我是一個歌人,我怕要收藏了我的豎琴,沉默了我的歌聲罷?!?/p>
讓你知道清宮戲即使沒有宮斗、不是穿越,依舊可以很好看。以前的國產(chǎn)劇贏就贏在用心了,只想著如何能才能做好,哪像現(xiàn)在的劇,和人一樣急功近利——演員都選得很好,尤其是郝蕾真驚艷!
郝蕾!從此喜歡郝蕾!
郝蕾的皇后簡直神來。我無法想象這樣乖張的爆發(fā)力,來自這樣嬌美豐饒的身體。郝蕾是一個很恍惚同時充滿決斷的人??拷?,你要小心。
郝蕾演的皇后簡直是神筆
越到后面越覺得皇后和謹妃在搞百合。。。
舞臺劇的傾向,文人劇的風(fēng)格,清宮劇的佳作。福臨具有哈姆萊特式的氣質(zhì),無時不在環(huán)境與自我的網(wǎng)羅里奮力掙扎,他聰慧而又敏感,仁善而又剛強,慈軟而又固執(zhí),既驕傲又謙遜,既跳脫又沉穩(wěn),既專一又濫情。從勵精圖治到萬念俱灰,鄧超的表演富有層次和爆發(fā)力,演活了一個任情任性、可憫可嘆的少年天子。
郝蕾,任憑戲里的烏云珠再傾國傾城,都搶不走你一絲一毫的光芒。你的癲狂,你的不羈,你那一點點神經(jīng)質(zhì),你撇嘴時那不屑的模樣…真是無法讓人不為你著迷。鄧超是個有眼光的人,生活中的他也曾為你瘋狂著迷···但注定收服不了你·······
通過這部作品,我認識了鄧超。當(dāng)時作為新人就直接扛起了歷史劇男一的大旗,沒兩下子可真不行,所以說科班出身確實幫了他大忙。不過郝蕾的表演也很有張力,她將一個不被愛的孤獨皇后的落寞、嫉妒、委屈、憤恨都演繹的很傳神,縱使悲劇收場,也讓人記憶猶心。
超哥年輕時真的太帥了,完全奶油小生!霍思燕也美到爆,小時候私以為美人都應(yīng)該長成她的模樣。
演員具備古典美,像古畫中走出的人兒。劇本寫實縝密,畫面古樸,好看的。
郝蕾是個天才演員
最喜歡里面的郝蕾。隱隱約約的蕾絲邊情節(jié)拍的很美,雖然是給后宮的窮極寂寥給逼出來的。還有個年輕的親王也很帥。吳云珠的師哥不就是《雍正王朝》里面的老十三么?我老覺得他在這戲里面對順治有意思……我腦子里面都是什么亂七八糟的事啊
這個五星呢,是給美人郝蕾的。??!美人……郝蕾真是美人。
郝蕾演的真是很好
郝蕾太驚艷了
烏云珠確實驚為天人,當(dāng)初的初衷也是為了看她和順治的愛情,但我卻發(fā)現(xiàn)了如楊蓉崔波這一干不下于她的麗人,尤其是,郝蕾,當(dāng)她開始表演,就能把所有的光芒吸引到她一個人身上
我以前沒看過這劇,后來才知道這劇當(dāng)年很火,青春年少都用來學(xué)習(xí)了。超哥那么年輕過,郝蕾演得真好啊,表演很有張力,可惜我剛認識她,她好像就不怎么拍戲了。
在這部片中,最喜歡的其實是靜妃,雖然烏云珠的確讓我一見之下驚為天人,但靜妃更真實,她活過,愛過,哭過,恨過,雖然短暫,卻轟轟烈烈,如一聲爆竹,十分紅處便化灰,卻留下震耳之音。
霍思燕和楊蓉真漂亮 郝蕾氣場好強大
唯一DJ鄧超的一部戲 PS:郝蕾氣場好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