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誕生于隱性遺傳病的,本沒有意識的部落,所以最初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是一片空白;
因為在戰(zhàn)俘集中營中飽受凌辱和摧殘,因此誕生了類似于意識一樣的恐懼和仇恨心理,所以對人類意識中的惡充滿了厭惡;
因為在日本的生命主義社會中被束縛和管制,因此誕生了反抗的想法,所以對人類意識中的善充滿了質(zhì)疑。
最后,在用死去抗爭這個她眼中虛假的社會失敗后,她在實驗中再次回歸無意識,并認為自己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
她,彌亞哈之后決定讓全部人類都摒棄掉意識中的惡,也摒棄掉意識中的善,那么便是回歸到純理性的無意識——為了達成這一切,需要借助Harmony。
本有機會阻止這一切的女主角,霧慧圖安,卻因為對彌亞哈的愛戀,以“唯獨你不能進入這樣的世界”為條件,槍殺彌亞哈之后和全人類一起接受了彌亞哈安排的命運。
對我來說,彌亞哈經(jīng)歷的前兩個部分還能夠喚起共情——當你目睹了暴力、欺騙、殺戮、謊言之后,很難不產(chǎn)生對人性的厭惡;而當你被以“愛護生命”的名義,囚禁在有watchme組成的監(jiān)牢中的時候,也很難不產(chǎn)生反抗的念頭。所以按照我的邏輯,彌亞哈應(yīng)該會希望通過自殺來喚起人們真正的欲望,掙開watchme的枷鎖;又或者用watchme的力量來斷絕人性中惡的部分——起料彌亞哈的邏輯竟然更加的消極,因為對人性,或者意識完全不抱希望,索性徹底舍棄。
這個結(jié)論的得出十分的勉強,可以說實驗后的彌亞哈甚至否定了青春期叛逆的自己,也讓我無法接受。
即便是如此丑陋的世界,也是我們唯一擁有的真實。
為了讓花園不在滋生蠕蟲,而選擇將鮮花除去,換成塑料的假花,這樣的世界不要也罷。
家畜的安寧,只是虛偽的繁榮。
記得最早看的時候是這電影剛出來的時候,當時看有些晦澀難懂?,F(xiàn)在看來確實還不錯,我認為這部電影主要是圍繞戰(zhàn)爭和人類意識靈魂而展開的。電影中不管是女二被俄軍俘虜?shù)哪嵌谓?jīng)歷,還是進入日本理想國的那段經(jīng)歷,都是因為戰(zhàn)爭的爆發(fā)而產(chǎn)生的,對于有過這兩段經(jīng)歷的女二來說肯定會和在理想國里生存的人們有不同的想法,因為她知道真正和諧的理想國并不是這樣的,而是最開始她所待的部落那樣才對。對于女二來說兩處都是地獄,靈魂都是被控制的,都是有很多限制的。理想國的人們以被控制靈魂為代價換來了他們害怕的死亡,因為有了戰(zhàn)爭,所以才害怕死亡,但其實死亡也許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真正害怕的可能是痛苦才對,就像女二最開始待的部落一樣,并不會害怕,而是坦然接受它,所以那時候意識也不用覺醒,因為那才是真正的理想國。女主因為長期出入日本和戰(zhàn)爭地區(qū),所以她有些方面跟女二也有點像,最后女主抱著女二,說她也想要進入和諧的世界,但她知道因為戰(zhàn)爭的關(guān)系,根本回不去了,她選擇了被限制了大部分自由的日本理想國,女主可能覺得女二太理想化了,甚至有點中二,但我覺得女主還是太不了解女二了,最后的覺得我的理解是女主把女二殺了,女二所說的和諧的世界是真的存在的,不用被痛苦死亡而影響,坦然接受它們,就像最開始生活的部落一樣。
不管是車臣那邊的戰(zhàn)爭還是日本通過人腦進行控制殺死人類,它們的性質(zhì)都是一樣的,只是手段不一樣。人類突破意識這個界限說的是不用像日本和車臣戰(zhàn)爭而擁有的意識,如果沒有戰(zhàn)爭,就也不會有意識這種東西,就也不會有痛苦和害怕死亡了。
對于女主而言女二口中所說的和諧的世界對于她開始只是個虛偽的烏托邦,但這個烏托邦是真的存在的,是沒有戰(zhàn)爭前女二出生的地方,真正的理想國。電影中間的部分女主開始覺得自己一點也不了解女二,她到結(jié)尾都認為這是不存在的世界。在電影的結(jié)尾女主不能接受有那么一段痛苦經(jīng)歷的女二,她只想活在自己認為的理想國里,認為上學期間那段日子的女二才是真正的女二。
死亡,痛苦,被槍殺,都是自己的權(quán)利,是擺脫控制的感受和行為。女三到死也只是住在這個日本理想國里,她覺得女二是類似暴力的恐怖分子之類的存在。而女主選擇追隨女二,想要更了解她。女二很憎惡這個世界,她想人為得讓大家回到以前的那種和諧的世界。
結(jié)局我認為肯定是有人死了。如果是女二死了就說明女主根本不了解女二,認為女二的和諧的世界都是幻想,目前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如果是女主死了,就說明女主通過了解女二之后覺得真正和諧的世界是真的存在的,她死了之后這個直接也許就會朝著女二的方向發(fā)展。
另外我覺得女二的想法可能太幼稚了,因為只要有了戰(zhàn)爭,就很難回到最開始的和諧的世界,就算她通過女主她爸的研究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跟最開始的和諧的世界還是完全不同的。女主我覺得她所希望的是自由的世界,不被控制的世界,她認為每個人的意識不同,自己的認知也不同,同樣的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看法,對于有些人來說死亡是恐怖的,但是有些人的看法又不一樣,不管是戰(zhàn)爭期間還是日本理想國期間。
女二她可能是想回到自己沒被玷污的時候,那個她所認為的和諧的世界。所以女主會覺得她很自私。同時女二也很孤獨,她唯一的兩個朋友,一個認為她像恐怖分子一樣,一個一直在追隨著她,但也根本沒能了解她。
所以我認為女主想要的也是和諧的世界,就是現(xiàn)在這種戰(zhàn)爭和理想國同時存在的世界,人們根據(jù)自己的意識認知來判斷什么是和諧的世界。而不是被剝奪意識之后每個人都大差不差的世界。或許存在著各種意識的,暴力和平所摻雜的世界,才是和諧的世界。
反烏托邦作品所描寫的恐怖之處就在于當體制通過高度發(fā)達的科技完全滲透到社會系統(tǒng)的每一面之后,個體就幾乎完全喪失了反抗體制的能力與立場。任何對于改變體制改革努力和嘗試一方面被體制牢牢控制住,幾乎不可能會發(fā)生;而另一方面是,即使這種改變得以發(fā)生乃至成功,其代價則是要徹底顛覆毀滅由體制本身所構(gòu)建的社會系統(tǒng),引發(fā)災(zāi)難性的社會癱瘓。而這種結(jié)果同樣是不可接受的——換句話說,等于是體制完全綁架了社會個體,毀滅意味著同歸于盡。于是激進的反抗者會成為恐怖分子,通過足以引起社會恐慌的恐怖活動來向體制和系統(tǒng)宣戰(zhàn),然而這種宣戰(zhàn)本身是徒勞的,其既不可能直接改變體制,亦難以脅迫體制自身作出改變;而溫和的反抗者則會在改革者和體制幫兇這兩種角色間徘徊反復(fù),他們不滿于接受體制所安排的社會生活,卻也無法接受由反體制派的恐怖分子的激進理念。他們一邊努力逃離體制的監(jiān)視,一邊又努力幫助體制排除那些過激的不安定因素,防止體制崩潰。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難有盡頭,最終他們自己會被體制所吞沒,完全成為體制的一部分。
三部曲里最喜歡的一部(指小說),看小說體驗更好,不過有動畫已經(jīng)很滿足了。尸者帝國看不下去(指小說),我對圓城塔有偏見。
本文針對一些常見評論,發(fā)表一些看法。
本作是受到意識形態(tài)影響,抹黑俄國。
殺戮器官都在指名道姓罵揚基佬了,美國被黑的更慘。
對白太多,不好看。
確實,但小說就是這樣的,所以拍成的動畫不適合喜歡大場面、打斗場面的觀眾也很正常。臨死前會想很多深刻一些的東西,也很正常吧。
尸者帝國與前兩部的反差極為強烈。伊藤計劃只寫了個梗概就去世了,是圓城塔寫的。
敦為什么不去投奔圖瓦雷族?
雖然對社會不滿,但搞搞走私,小日子過得也還不錯,為什么要改變呢?
大家都知道堅持學習、堅持鍛煉是好的,但真正做到的沒幾個。這是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情況——思想和行為在多數(shù)情況下無法自洽,這才反襯出彌迦這類人的不一樣。小說里彌迦的人格魅力要更強一些。
拉世界陪葬?中二?恐怖主義?
1. 小說僅虛構(gòu)。
2. 每次社會變革,都要死很多人。只是有人覺得人們在戰(zhàn)場上相互殺戮的方式,比作品中的方式更容易接受。當然,殺人都是惡的。
3. 真的恐怖分子,能被“正常人”罵兩句就不從事恐怖活動的話,那這個世界就太簡單美好了。不去正視和分析,而是不斷強調(diào)自己“正常人”的立場,對社會來說確實挺乖的。
和諧后的世界真的不好嗎?
人體內(nèi)的細胞沒有意識,但構(gòu)成了有“意識”的人,為什么社會就不可以?當前社會不也通過教育、法律等手段進行馴化和排異嗎?…………當然本人沒有支持這一進化方向,只是提出一些合理性。
批判和諧社會前,應(yīng)該先考慮到,對當前社會的習慣,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自己的觀點。如果影響很深,那么,你應(yīng)該也很能理解彌迦的感受——對她來說,和諧社會也是習以為常的。
電影用復(fù)雜的思想,深邃的語言,精美的畫面為我們詮釋著一個逐漸沒有自我的世界,科技越發(fā)達,社會越文明,人卻沒有了隱私與自由。所有行為活動都變成了數(shù)據(jù)庫里的數(shù)據(jù),所有的思想與生活都被所謂的科技掌控,人們反而成了一個個牽線木偶,一個個沒有自主意識的活死人。人類可以沒有疾病,沒有痛苦,沒有死亡,但不能沒有自己的思想,一旦連思想都沒有了,就沒有什么存活的價值了,然而社會與科技的走向,反而就是走一種讓人類思想意識消亡的路,一旦消除了人類的思想意識,也就不會再有各種各樣的爭端與罪惡,大家其樂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只有和諧與安寧,就像電影中表述的一樣,在溫柔的殺死你。電影一開始就用一種死亡的主題來抗爭自己的命運,并通過一系列的反思來強化這種放縱與救贖的思想,從而引申出電影展現(xiàn)出來人類文明的虛偽面目,一步一步揭示出了人類自我意識的抗爭。電影充滿了血腥與暴力,用血淋淋的鮮血來警示我們擺在眼前的命運,看似強大的科技文明后盾,經(jīng)不起一丁點的考驗,在入侵與拷問面前只會留下血淋淋的現(xiàn)實在眼前。事物總是會有正反兩面,越是看似美好的東西,當災(zāi)難來臨時彰顯出來的丑惡越是不堪入目,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充當了一次次試驗的犧牲品,在無知當中過完了自己簡單的一生,電影所表現(xiàn)出來的生活就是犧牲了我們的思想,用無知來換取簡單而又快樂的生活。
這是一部用人類哲學思想堆積起來的電影,過多對于人生哲學思想的探討讓電影承擔了過重的思想負擔,這也是我們在看這部電影時,難以讀懂電影的原因,它向我們闡述了過于深奧的哲學,同時不忘把人類思想存在的含義表達出來,對于簡單的普通人來說,這似乎是一個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但是但凡腦子里都些思考的人們,還是能夠理解故事想要闡述的內(nèi)容,不過電影還是用極端的兩個方向表達了對人類社會的失望,同時也預(yù)示著無論如何發(fā)展,人類總是不停的走在自我毀滅的路上。電影更像是一個人類最終結(jié)果的寓言故事,不被看好的結(jié)局處處展現(xiàn)出一種悵然若失的悲觀,人類自身的劣根性以及好勇斗狠自作聰明的本性,都注定了我們不會永久的存在,那種所謂和諧美好的大同社會只是一種美好的幻想罷了,如果真正做到了那一點,人類的思想只會消失與禁錮,回頭看看這種社會,難道還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社會嗎,如果缺乏了獨立自主的思想,人將和動物沒有什么分別,就是因為有了獨立自主的思想,無論朝哪個未來的方向發(fā)展,最終的結(jié)局還是會走向覆滅,電影在人類未來的方向上一直都處于一種悲觀狀態(tài),雖然電影的結(jié)局是一槍終結(jié)了人類極端思想的肆虐,但那也只是暫時的延緩了人類走向無思想無意識的大同社會的腳步,最終歷史的命運是不能被阻止的。
凡事都有正反兩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在這極端的兩個對立面的表現(xiàn)上,人類總是展現(xiàn)出來了無比癡迷的興趣,有的人喜歡好的一面,有的人喜歡壞的一面,于是乎有的人就喜歡建設(shè),有的人就喜歡破壞。不能完全否定的說誰是誰非,就像電影里面女主角追逐的一樣,一開始追逐的是用自殺的方式來達到自由的渴望,不想在被所謂的科技數(shù)據(jù)監(jiān)控著自己的一切,沒有一丁點自我的隱私與自由,可是在整個社會都發(fā)生了恐怖性質(zhì)的改變的時候,原來追逐的一切仿佛成了一場噩夢,有了情感與自我意識以后反而成了一種恐怖的來源,而被人操縱與支配,世界變得更加殘酷與血腥,沒有思想與意識反而能夠帶來暫時的和平與安寧,于是乎,當她找到昔日一塊相約自殺的好友以后,在被好友闡述了兩個極端世界里的故事之后,仍然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暫時的安寧而一槍殺了這個曾經(jīng)視作偶像的好友。所以,凡事都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站到了不同的對立面上,所以才有了相對主觀的對與錯,當對錯分開的情況下,遇到了不同的情況,所認為的對錯反而又變得相對模糊。
這是一部讓人看了以后感覺后怕的電影,因為它探索的東西實在是常人難以理解與接受的,一旦深入到電影本身所具有的那種思想,我們內(nèi)心中的絕望就會被深深的挖掘出來,而且電影直面的黑暗與血腥來的太過直接,在充分刺激到我們神經(jīng)的同時,也深深的刺痛了我們的思想,那種消極與悲觀的情緒不斷的在我們心中蔓延,似乎再也看不到美好與光明的世界。被整個人類世界所包裹著的我們,身在其中卻只能成為一個傀儡一樣才能活著,稍微往深處一想,都能感受到自我的束縛,沒有什么所謂的隱私與自由,無論是在戰(zhàn)亂還是和平的年代,那所謂的幸福與美好只是相對的自我感覺而已。一旦戳破了這層謊言,我們的生活就變得當然無存,浮華之下只剩下內(nèi)心的虛無。從這部電影我們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思想的可怕,哲學的可怕,原來生活的本身并不能評斷出來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可是當人們?nèi)ニ伎妓鼈兊臅r候,好與壞就分辨出來了,就是人們的思想帶來了自我顛覆的毀滅,也是這種思想,讓我們看不到自己的未來,要想生活的容易一些,就不要去思考,不要去探索內(nèi)心,當你真正的想要去找尋自我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根本就沒什么自我可言,簡簡單單的過生活最好。電影讓我們看到了復(fù)雜的人類思想,也讓我們明白了生存哲學的可怕,當看透了整個人類社會的運作方式以后,就再也找不到讓自己快樂的方式,看完這部電影以后才明白為什么思想家與哲學家都像瘋子一樣的存在,因為他們是不快樂的。
隨著近期《攻殼機動隊》預(yù)告片接連不斷的曝光,3D制科幻題材成為原著黨們熱血過冬的燃料。
不過說到日本科幻未來的大師,恐怕唯「伊藤計劃」的江湖地位不破。
雖然這位科幻小說天才,09年不幸因病去世,遺作僅《尸者的帝國》《和諧》《虐殺器官》三部曲。
但是,僅憑其死后,《和諧》依然榮獲「第30回日本SF大賞」及「菲利普·K·迪克紀念獎」特別獎(首部日本科幻小說獲得這個獎項,此獎屬科幻小說界的“小金人”)來看,其精彩程度至今后無來者。
作為炙手可熱的科幻題材,日本著名科幻作品工作室Studio 4℃在15年公映了《和諧》劇場版,素來以CG動畫稱強的4℃,在影片中熟練切換的2D、3D嫻熟之余,更是向原著做出了極大的尊重與還原,保持了其作品一貫擁有極高美術(shù)性的特征。
當然,在瓢姐今天和小伙伴們聊《和諧》這部影片之前,還是要打個預(yù)防針,在劇場版上映之前,許多大號只預(yù)測了一個結(jié)果:
比起天朝子民素愛的《三體》式燒腦,Harmony 塑造的未來世界觀格局鋪得茲大,內(nèi)核囊括的茲深。
豐富考究的設(shè)定和龐大的世界觀十分引人入勝。
對于非原著黨來說,一定要先補補前傳的功課。
作為三部曲中共享世界觀的作品,前傳源于賽拉耶佛核爆后的地球,落后國家之間頻頻爆發(fā)一連串的內(nèi)戰(zhàn)以及民族沖突,世界一片腥風血雨,生靈涂炭。
這段時期被日本人定義為「大災(zāi)難」時代。
Harmony 的設(shè)定就是在日本「大災(zāi)難」時代結(jié)束數(shù)十年后展開的。
由于「大災(zāi)難」時代造成的極大傷亡,人們意識到生命的至高無上,因此戰(zhàn)后的世界將生命視為世界最高價值。
此時,以生命主義為宗旨,以增進人體健康與延長壽命為主要目標的新政權(quán)「生府」取代了所謂的「政府」統(tǒng)治。
「生府」統(tǒng)治下的民眾從出生起就會在體內(nèi)被植入一種叫「Watch Me」的納米機器,成年后機器自動開啟。
同時,民眾通過左眼佩戴「擴現(xiàn)隱形眼鏡」(類似AR現(xiàn)實增強技術(shù)),以此實現(xiàn)全天候的健康管理服務(wù),生理、心理健康狀況實時監(jiān)測,甚至吃個食物都會被各項指標提醒,連女性乳房發(fā)展等等都逃不過健康管控。
輔以「個人用醫(yī)藥精煉系統(tǒng)」,民眾可以隨時快速調(diào)配針對自己的藥物,對身體狀況的治愈就是分分鐘的事情,慢慢的疾病和衰老仿佛已經(jīng)從日本社會消失。
不僅如此,「擴現(xiàn)隱形眼鏡」作為社會評估體系,民眾能夠輕易讀取路上行人們的名字、生日、職業(yè)、社會評價等級等等信息。
所有人在一片和樂融融的安康中,都將自己視為公共財產(chǎn),愛護有加,對陌生人也自覺有著愛護和關(guān)心的責任。
和諧社會??!看看你身邊碰瓷的老太太,想想你昨天天橋上遇到的“賣身葬父”姑娘......
難道這不是我們追尋的和諧社會?說好的,沒有欺騙就沒有傷害!說好的大愛呢!
可素,主角妹子一上場——謝謝,你長得漂亮,說啥都對!
沙漠飆車,抬手就是轟下一架戰(zhàn)機,和諧什么的,都是狗屁。
作為世界最大權(quán)利機構(gòu)WHO(世界保健機構(gòu))螺旋監(jiān)察局的上級檢察官,女主霧慧圖安不僅對自己的職業(yè)感到不屑與諷刺。
更是在邊境戰(zhàn)場玩得尚嗨,違反禁令,用醫(yī)療資源給弟兄們換來禁品——煙酒神馬的,簡直不要太輕車熟路。
豪氣、瀟灑,一頭紅發(fā),帥氣美呆!
然后就被抓包了,哈哈,果然人不能太傲嬌,圖安被遣送回日本本土。
自此,一場十三年前的舊事與新晉神秘事件慢慢開始向圖安靠攏。
重返故土嘛,先還是正正常常會個老朋友,balabala侃點當年陳芝麻爛谷子的大山。
然后就帶出了三個天真無邪,約定一起拒絕長大的小伙伴的故事。
其中一個白毛姑娘叫御冷彌婭哈,長得確實很女神,就是有點病嬌。
青春期的小丫頭們無非就是平日里沒事干咬咬文,賣點酸,裝下深沉是吧。
可素這位白毛姑娘,文化水平有點高,覺得看破紅塵,不想在「生府」監(jiān)控下過著虛偽的,喪失個人意識的生活。
于是常常引經(jīng)據(jù)典,鼓勵著另外兩位小伙伴一起搞自殺!
那些年我們高呼的是:自由!自我意識的覺醒!
雖然,在16、7歲的時候,我們這些偽文青也沒少干這事,額......不過到現(xiàn)在,也沒誰正兒八經(jīng)說的出自由的本質(zhì)和意識的流體,哈哈。
結(jié)果可想而知嘛,其中女3號臨場慫了,并且向父母告了密。
病嬌白毛女死了,圖安被成功救活。
本來回憶殺到這里,不是一場撕逼就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我原諒你!”。
很不幸,此時強行高能來襲,一滴血在杯中艷麗的濺入,圖安死了?
非也非也,女三血濺四方!震撼人心!突如其來的自殺!
場景連剛滿18歲的瓢姐都大大顫抖了一下小心肝。
觀眾懵逼了,圖安也傻了,導(dǎo)演這是幾個意思?
隨后更是不留時間的一瞬間爆出6582人在同時段集體自殺!??!
在一片混亂中,唯一的線索就是女三死前的一句話:
哈?我百合好基友不是之前就領(lǐng)便當下線了嗎?要不要愧疚13年后才想起以死謝罪!
下面就是探案時間,瓢姐就不劇透給你們了。
而之所以Harmony 的世界觀格局塑造龐大,正是因為伊藤計劃在先拋出的日本社會現(xiàn)狀下,一步步又開始通過設(shè)置權(quán)利高層陰謀論的懸念。
一點點通過“大物語”的理念(以一個具體的小故事展開,道出整個世界),架構(gòu)起主人翁由著拋出的線索發(fā)現(xiàn)真相之旅。
最后通過偵破,又帶出了兩個不同的世界觀。
即為伊藤計劃想要表達的真正「和諧」。
如果說圖安,對公共意識壓迫個人意識社會的反抗,是為了追隨百合好基友之前所倡導(dǎo)的個人意識權(quán)利。
那么到了后期,圖安所向往的和諧應(yīng)該是「生府」外的人所過得生活。
戰(zhàn)爭、反抗、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接地氣的活著。
還有一個頗有深意的世界觀,便是「主動放棄自我意識」。
面對生活,索性來個全盤推翻,打造一個巨大的烏托邦生活狀態(tài)。
感受不到任何情緒的烏托邦世界,是不是就能夠內(nèi)心平和,真正達到和諧幸福?
對這條暗線的世界觀,小伙伴們可以在影片中隨著線索慢慢深入。
最后,來個不算劇透的劇透,影片的結(jié)局由一聲槍響落幕!
影片的開頭呼應(yīng)著一句話:
而影片中誰又是失敗者?誰又是逃亡者呢?
想要關(guān)注更多的小眾電影,可以加瓢姐的微信號:QN-Movie
畫師是大陸的?
沒看書直接看了電影
百合大法好,滅世保和諧。制作依然精良,隨便挑一幀都能做桌面。miyuki氣場滿開,全程耳朵懷孕。雖然是比尸者帝國順暢很多,盡管我們知道伊藤計劃是在嚴肅地書寫,但仍難掩撲面而來的中二氣,這或許是動畫的先天缺陷。
生命主義認為消滅不健康=和諧,ミヤハ認為消滅痛苦(意志)=和諧,這倆有本質(zhì)區(qū)別?全片用各種中二造作鏡頭來表現(xiàn)她遠超既有體制的智慧顯得十分搞笑。另外既然ミヤハ持悲觀主義人生觀并想借消滅自我來逃避痛苦,那堅強這種設(shè)定也是自相矛盾。再說一個智者會覺得消滅不和諧=和諧嗎,沒有黑如何體現(xiàn)白。
退伍軍人硬派偵探在生理聯(lián)網(wǎng)的烏托邦世界尋找集體自殺控制人,疑犯是學生時代在自己受生理控制前相約殉情的初戀,“連胸部的成長都會被政府監(jiān)控,不要活在這種大人的世界?!薄幢闳绱?,這已經(jīng)是伊藤計劃三部曲里面最不中二的一部改編了;自由意志在各種欲望調(diào)控/失控中產(chǎn)生,主題還成。但巴格達科學城的設(shè)定大浪費,最后的機械騾子背那么多行李又是干什么?《飛出瘋?cè)嗽骸钒愕睦俳z情結(jié)局,也對整部片降格太大
「畢竟是少見的全3D阿,從寬看吧~」「畢竟是studio4阿,從寬看吧~」「畢竟小說原作很好,從寬看吧~」「畢竟是百合阿,從寬看吧~」大家如斯說。但...畫面、敘事與對白成三條平行軌,使世界觀看似同向卻永不互文,這要觀眾怎能不--套彌迦的形容--「懷抱著痛苦去否定世界」?
臥槽明明節(jié)奏這么慢居然能這么燒腦 感覺像是用哲學的小火把腦子功封了 全身上下的三觀都被刷了一遍 直戳思維G點 這部片子和想得太多的我的相性真是符合呢…… 以及 “長大了我就變成你”的百合好評!
原作還原的不錯,生府治下那個病態(tài)的粉色色調(diào)簡直了,說起來,如果尸者帝國的歷史在這個世界線是存在的,彌婭哈說不定是那個山中尸者村落的后代呢www
彌迦,找到你的目的是說我愛你;說我愛你的目的,是為了殺了你。哦,我真是迷死這樣的百合故事了。一邊是用槍殺人,一邊是用溫柔殺人,兩邊都是地獄,果然很難選吧。一開始以為是要拯救人類,結(jié)果是報復(fù)世界。這就叫你猜得到開頭,卻猜不到結(jié)局。相信原作會很好看。
在思想層次的造詣上很高,一部反烏托邦的SF作品。中文譯名翻譯成和諧真是夠貼地氣(PS:現(xiàn)在的人果然都放棄了思考)
故事作為小說是非常成功的,世界觀,從起因到懸念構(gòu)架,線索,偵破。節(jié)奏循序漸進,緩而急,讀起來不要太享受。但作為電影其實有點乏,大量深奧的對白幾乎充斥著整部影片,怕是很難有正常人能夠耐下心來看。我雖然不是,但日語水平有限啊。PS:擁有這樣CG手腕的4℃工作室卻絲毫不妥協(xié)于商業(yè),佩服!
白毛童年被中出了白毛發(fā)誓報復(fù)澀會于是白毛mind fυck了全人類 這次的故事至少是個完整的 能用3D的地方就絕不用2D畫 大家都在努力理解劇情作畫反倒是浮云了 黑毛子強暴當?shù)貗D女確定不是自黑?
<comment>分鏡太美,ed好聽。感覺不管是動畫制作還是故事本身都要比尸者帝國高出一個檔次。流石STUDIO4℃,業(yè)界良心。</comment>
每重看一次,我的評價就上升一次??戳说谌ɑ蛩模┍橹螅踔粮杏X從中獲得的東西比《攻殼機動隊》更多??上в^者寥寥。
或許現(xiàn)在很多人真的需要一點靜下來思考的魄力。仍舊未看小說先戰(zhàn)電影,小小地說兩句。片子本身沒有問題,認真看沒蒙逼,但是看完了以后思忖了一下,忽然有點蒙逼…太過復(fù)雜的多面人格相互糾纏影響,沒有善惡也沒有確鑿世界觀的瞬息萬變。反正我覺得挺過癮,能勾起反思的電影都值得夸獎。
還原度非常高,未來世界的場景設(shè)置很棒!這才是伊藤計劃想說的“魂”(對比<尸者帝國>)。少女的“痛”讓已經(jīng)身處于“烏托邦”的人類重新感受到了屬于人類本身的“情緒”,科幻哲學杰作
單純好奇二次元的構(gòu)成,能看到看得多的人對畫風的評價這很好,結(jié)果最贊是白毛被中出?你看了半天就看出這么點花?沒有意識是死亡還是成為“更好”的社會性動物呢,感覺社會在教我們選后者呢。能消滅疾病和死亡以后下一步要消滅的就是自我意識這點也算是主流想法了,以后真有選擇的時候倒不一定會選當個能正常生老病死的人??磩赢嫼苌?,這樣風格的倒是很喜歡,只是受眾不一定樂意看,樂意看的人不一定能理解,怪圈。
恐怖分子太沒溜了,一開始像是說要解放人類的意識,到了片尾變成了要抹掉全人類的意識,什么鬼……
一臉懵逼 尸者帝國好歹是認真講故事了 和諧我只看到了姬情和中二病 egoist的ed還不錯 唉 繼續(xù)看虐殺器官吧
...這個世界人人的思想都被生府專zhi是不合理的,烏托邦是虛偽的,犬儒是負面的,我要消滅這種不合理的專zhi,虛偽的烏托邦,消極的犬儒,如何是好呢?把人類的自我意識消滅不就能做到了嘛~!我中二所以要讓全世界和我一起中二,——所以說不能讓文藝青年掌握世界,太瘠薄滑稽了[/手動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