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適應了這部劇的節(jié)奏以后看第二季,比看第一季來得酣暢得多。如果是想看讓人腎上腺素飆升,快感十足的爽劇,那么這部劇有點不夠勁。但是如果真的能放下一時的快感,靜下心看這部劇的話,我覺得還是很有沉浸式體驗的空間的。沉浸式體驗碼頭工人的無奈,體驗警察破案的辛苦,體驗小人物的掙扎,體驗混蛋的自救,體驗天生我才卻生不逢地的懊惱和不甘。
看到有人評論說《The Wire》之所以能成為一部神劇,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劇中沒有一個是臉譜化的,空心的人物,所有的人物都是有他自己的個性、背景、情節(jié)作用的。我看來也確實如此。第一季中,Kima中槍后,McNulty自責不已、痛不欲生,而此時,那個我們看作是反面角色的Rawls居然還會用自己的特有的方式勸McNulty走出傷痛:“你是一個混蛋,是我見識過最混蛋的混蛋。所以,如果這個事情真是你的責任,我一定會告訴你知道嗎?”我覺得這句寫得太棒了,真的很符合Rawls的性格和他對McNulty的看法。如果簡單的出于人道的、同情的安慰的話,一定沒有這樣的效果,也完全顯不出Rawls這樣的性格,和他作為警監(jiān)的水平。
而第二季中,更是各個人物都有各個人物的性格,有他們自己的故事。Frank,作為公會的負責人,公會是他的事業(yè),碼頭的工人是他的兄弟,碼頭就是他的家。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碼頭的生意越來越慘淡,他把希望寄托在推動政府撥款拓寬運河增加碼頭吞吐量這個計劃中,為此不惜自己貼錢,甚至鋌而走險從事違法的事情,就是為了能獲得充足的運作經費。而對于家人,他為哥哥爭取工作,包庇侄子盜取集裝箱,對兒子嚴厲卻缺乏管教。盡管是個悲情式的英雄,卻似乎缺乏成為英雄的能力。他對政客、說客缺乏能力,面對訴訟缺乏手腕同時還沒有基本的法律常識,他自以為眷顧家人,但卻用錯了方法。他的哥哥那句“是的,叔叔有擔當,所以出事了叔叔會出面搞定一切”,點出了他無論是對家人,還是對公會,這種大包大攬的家長式做法,實際并不奏效。至于最后單槍匹馬的去與黑幫會面,更是有勇無謀,直接領了飯盒。
相較于Frank,作為毒幫二當家的Stringer是另一個極端。把販毒直接當成了生意,非常用功的去讀商學夜校,往常也是動不動戴付眼睛,很有學問的樣子。在毒品生意遇到危機的時候,還會向夜校老師請教,聽取他的意見給劣等產品改名。同時,更會借聽取手下意見的方法,讓自己的點子從手下的口中說出來,從而統(tǒng)一手下小弟的思想。在和身為老大的Avon意見不同意,張口就是經濟術語,卻被Avon一句話懟了回來。我想他是有點懷才不遇,生不逢地的感覺吧。
同樣這樣感覺強烈的是Ziggy,這個大家眼中的白癡,總是做出一些我們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總是讓人感覺像是沒有長大的孩子,做事沒有三思,不計后果,隨性而為。但偏偏越是在別人眼中的傻瓜,卻越是迫切渴望證明自己。于是一次次地作死,終于最后身陷囹圄。
而一直關照他的Nicholas,一個貌似比Ziggy成熟的多的表哥,一舉一動卻都是Frank的影子。希望照顧家人,希望照顧表弟,希望給女朋友和女兒找一個獨立的住處,而實際上確實被人利用,被人擺布,只是自己沉浸在自己暫時成功的假象中。但實際上,卻是在壓力中,在誘惑中,在利益面前,漸漸放下原則,越陷越深。
…………
所有人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社會的百態(tài)和生活的種種,總是隨時迎接各種無奈。連那些警局里的權貴也總是充滿了無奈——局長Burrell被威脅無奈啟用自己排擠的手下Daniels;而威脅Burrell的Valchek是想要辦Frank,無奈自己組建的專案組,自己的召集的人員,甚至是自己的女婿,居然不受控地離目標越來越遠;Rawls被McNulty逼得無奈只好接下14起無頭命案;Daniels、Kima因為辦案而和老婆鬧別扭,Daniels和老婆分房睡,Kima對懷孕的老婆卻始終沒有好臉色;整個專案組,明明進展神速,卻因為得罪上頭,被FBI橫插一腳,還因為Ziggy的陰差陽錯殺死涉案人員,導致線索基本被毀,最終專案只能草草收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們都知道,但是出現(xiàn)在一部電視劇中似乎有點太密集了些。又或者是本來人生中的不如意已經夠多了,我們希望電視劇里來的暢快些,起碼破案來得干脆些,但這部劇的主創(chuàng)人員好像完全不是那么想的。
但無論如何,精彩處也正在這里,在這彎彎繞繞的曲折中,在這疙疙瘩瘩的縫隙里。
暢快淋漓,徹徹底底的悲劇。鏡頭關注的小人物的無奈更多了,小人物的人生不過在大人物的玩笑之間。每個人的結局好像早就在他們做出選擇的時候就注定了。
frank多年心血抵不過社會洪流,ziggy一出場就知道下場是怎么樣,這樣的廢材,他們可憐的自尊心比天還大,只要握了槍只會做一件事。nikky也很可惜,大家都夸他聰明,如果換個地方肯定出人頭地,都可憐他生活所迫??墒撬静挥玫侥莻€境地,誰一開始犯罪是自愿的。他偏偏碰毒品,和黑幫打交道,害了叔叔和弟弟,難道怨女朋友一開始找他要錢嗎。連工作都沒有,不知道明天在哪,但是苦了誰不能苦了自己的小老弟,先打一炮再說。然后女朋友辛苦十月懷胎沒有工作,沒有住的地方,住男友家地下室。小孩沒有吃的,鏡頭看不見的地方沒有人會在意,所有人可憐尼克要養(yǎng)家。唉,可惜。
男主,屬實猥瑣又人渣,好在這一季鏡頭沒那么多了。雖然編劇說他到處得罪人,但是他明明處處有朋友,他敢這么到處浪就是仗著一定有人會拉他一把。對其他努力卻無力抗爭的小角色真不公平啊
第二季和第一季比起來,或許可以算是he了,至少主角團們是在酒吧里歡笑喝酒結束的,沒有人受傷,沒有人被處分。大家似乎對結案還有點依依不舍,作為觀眾的我其實也一樣,為每一個線索的出現(xiàn)而驚喜,為每一個證人浮出水面而激動。而今女警官重復往日乏味的巡邏工作,眼里滿是落寞,眼鏡警官撤掉案件相關的照片墻,唯獨留下了the Greek。
frank:背負工人命運,最終連帶自己和工會走向滅亡
《火線》讓我對美國社會背景和政治勢力增加了一些了解,雖然還是一知半解。從一些解讀也可以看出,美國工會其實不單單是一個保障工人利益的社會組織,更像是一股政治勢力,所以才會受到老丈人警長和FBI的強烈關注,恨不得能將他們一鍋端了。
frank,其實我很難理解他為什么那么無私,以復興碼頭為己任。與黑勢力合作,他并不從中獲利,甚至這是一件鋌而走險的事情,搞不好就連累家人,我們也很早就能看到這個角色的命運,與那些視人命為草芥的人為伍,從事非法交易,能有什么好下場呢?而長期憂心工作,也讓他疏于對兒子管教,以致培養(yǎng)了zig那樣性格扭曲的兒子。
ziggy:干盡一切荒唐事,不過想獲得最起碼的尊重。
ziggy或許是我見過最沒有人格魅力的角色了,什么荒唐事都干,包括但不限于,在嚴肅場合大放厥詞;拿紙幣點煙cos小馬哥,小馬哥拿的是假鈔而且人家是真大佬??;讓鴨子戴項鏈喝酒給眾人取樂,最終鴨子死了又哭訴眾人的惡行。但又讓人不得不為其感到悲哀,他并不想要從表哥和父親那里拿來的唾手可得的錢,而是想獲得他那不值一提的虛榮心的滿足。表哥是真的好表哥,一開始我以為他會越來越嫌棄表弟,然后分道揚鑣什么的,但是他對表弟的好自始至終沒有改變。
虛假的FBI:上天入地,屢破奇案;真實的FBI:靠與大佬交換情報破案。
第二季沒有在重復描述第一季里的偵查手法,把鏡頭放在解釋所有關系上。黑人毒販和黑人毒販的,毒販家族內部的,毒販和毒販,警察內部的,警察和FBI的等等…每一條都刻畫的非常清晰。把整個巴爾的摩市的毒品交易和警察間的權力關系呈現(xiàn)出來,每個主要人物都變得更加立體。雖然結尾還是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感覺,但是感覺所有的努力都累積下來,相信會在接下來起到作用吧。
這幫巴爾的摩的“窮屌白人碼頭幫”,一定是川普2016年大選獲勝的中堅力量
McNulty名言“What fuck did i do?”
Before the wire, I had no idea TV could be like this.
【A】相較于第一季,節(jié)奏更加溫吞,但格局是前所未有的宏大:法院、警局、工會、黑幫與官僚,由教堂的一扇窗戶所引出接下來的一系列悲劇,實在是太過殘忍可笑。已經不能簡單的用「群像戲」來形容,《火線》的意義便是它近乎完美的描繪出巴爾的摩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并為其構建出一套完整可信的因果邏輯。鮮活、飽滿,而又無可奈何,這就是巴爾的摩的常態(tài)。Frank的死象征著美國工業(yè)階級的衰落,他的工會和他的碼頭都被房地產、走私與妓女所淹沒,甚至在逐步走向常態(tài)化,再也沒有比這更殘酷的事了。那些緩慢拖沓的部分,到了結尾都會被一段精彩絕倫的蒙太奇給拯救。第一季的主題是“Shit never change”,那么第二季則是更為無情的注筆“No one looks back”。
每個人都知道碼頭要完了,F(xiàn)rank自己也知道,但也只有他還一個人陪著工會走進黑暗的胡同里。Frank死了,他為之奮斗一生的碼頭也完了?;蛟S是因為Frank,碼頭才活了這么久,又或者是碼頭業(yè)已死去多年,只有Frank一個人在守著。
前戲太慢,節(jié)奏感不如第一季,但是故事比第一季好太多了,在警局/FBI/政壇/販毒的結構里又嵌入了碼頭,整一個大江湖。在角色塑造方面,真沒有見過比這劇更厲害的,人物越來越多,卻很少有真正的龍?zhí)?,每一個都如此過目難忘。
看完第二季才明白這劇為啥能稱神,基本可以只用編劇推進發(fā)展,表演、導演、甚至于制作技術層面都為編劇服務(當然這一切也都無可挑剔)。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活在21世紀的美國人,大概就是他能寫出來的東西。
這套劇集的精彩、殘酷和寫實之處就在于它時刻表現(xiàn)的一種遺憾的藝術,正義就差那么一點兒完全彰顯,可惜,總是差那么多一點兒。
這一季警察們都是配角,F(xiàn)rank才是主角:一個夾在警察、黑幫、政客、工會、家人之間的悲情男人??v使他窮盡所能,最后也終究被現(xiàn)實一腳踩得粉碎。而悲劇的起點竟然只是教堂的一扇窗戶——編劇們的玩笑太殘酷。結局的那段蒙太奇,幾近絕望。
每個角色是每一季的拼圖,每一季又都是巴爾的摩的拼圖,慢條斯理地帶你認識這個城市。本季開篇節(jié)奏偏慢,但把一個港口區(qū)的生態(tài)梳理得清清楚楚,順便又延伸了上一季公房西區(qū)故事。上癮了。
毒品鏈完整浮出,美國社會風情畫一一展開,這劇集越來越深刻,越來越豐富,越來越野心勃勃。敘事推進的平穩(wěn),節(jié)奏的控制,讓人驚艷!杰米臥底笑尿了。
Ziggy 這孩子簡直就是反方的Prez
碼頭風云,悲劇的靈魂滲入到劇情里的方方面面。本季將罪惡進一步全面呈現(xiàn),鏈條式的劇情信息量巨大。敘事仍然那么平穩(wěn),節(jié)奏仍然那么克制。最后幾集的悲劇氣質無與倫比。
第二季,確實給了我神劇的感覺。超過真探的水準,政府、警局、工會、黑幫,豐富的各系統(tǒng)運作。碼頭這個小舞臺,拓展了第一季的視野。隨著Frank的死亡,一個階層努力自救卻最終被時代洪流無情淹沒的縮影躍然于銀幕。電視劇里的諾貝爾文學獎,貼切!
這個世界這么操蛋,是因為人人都有份~無論是作為完美施害者的資本家,還是警察、FBI、司法機關、官僚機構,還是毒販、蛇頭、皮條客,還是看上去“純潔無辜”、勤勞勇敢、熱情好客的碼頭工人、勞動人民、街邊路人...這世界這么操蛋,因為人人都貢獻了一份力量
走了那么艱難的一條路,定睛發(fā)現(xiàn)還是原地踏步,真是X他媽的。
Frank真是個悲劇英雄。天地不仁,歷史無情地淘汰了多少無辜的好人。
在第一季毒品的基礎上加了條碼頭走私的線, 雖說都是關聯(lián)的, 但是看起來不如第一季那么過癮
1.7 R.I.P Frank Sobotka
一秒變神劇。"We used to make shit in this country, build shit. Now we just put our hand in the next guy’s pocket." Frank叔叔是個stand up g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