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製作人林昱伶親自揭秘這群演活了平凡小人物的主角們當初是如何出線的選角秘辛!
林昱伶表示,鄭芬芬導演的劇本特色,就是導演設定的形象很清楚,讀本時人物都已能清晰浮現,例如哥哥「阿祈」就是要有點可愛,才會讓人打不下去,不然可能第一集觀眾就想打死他了,弟弟「阿欽」要有點憂鬱,「阿全」則是瘦高年輕人。她坦言整部劇最難產生的人選就是「阿祈」,其他選角過程都沒那麼痛苦。
***游安順、苗可麗
「昌哥」游安順與「阿欽」柯叔元是全劇最早確定的演員人選,因為「昌哥」角色形象就是要微胖、不是很高,游安順本來就滿適合,「有些演員第一眼就讓人很有信任感,覺得他可以做得到!這角色一直都沒有變過」,而「昌嫂」苗可麗也是如此, 她本來因為有部歌舞劇要排練沒時間接演,但看完劇本後,愛不釋手的她決定想辦法,「我們見第一次時,就覺得昌嫂就是她了,沒有更好的選擇」。
***柯叔元
至於也是最早進入演員名單的柯叔元,則牽涉到「化學反應」,林昱伶說,當時見的演員裡,柯叔元就是他們滿想要的演員、心裡也已經決定是他,只是最後還是要看搭配的哥哥「阿祈」是誰。
***薛仕凌
薛仕凌顛覆以往形象,演活以貨車為家的怪手司機「阿全」,令人眼睛一亮。林昱伶說,薛仕凌是她公司的藝人,他本身就非常關心工人議題,知道公司買了這本書時非常高興,因為他早就已經看過這本書兩遍,甚至主動拿其他移工相關書籍跟她交換書單,「他非常想爭取參與這部戲,演出任何一個角色都好。雖然內心很想要,但他並沒有做任何事,也沒給任何人打電話。那時我們公司辦跨年派對,也是快正式決定演員名單的時候,他很緊張又不敢問,唐老師看到他整場都很緊繃,只是安慰問他一句『仕凌你還好嗎』,他就哭出來了!」
「有時演員就是缺一個機會,凸顯他真的做得到。在此之前,他總是演男二、男三,或可能PK到最後因為外型無法出線。當被經紀人通知確定他是阿全時,他在電話裡就哭了,真的好愛哭!其實導演第一次跟他聊完後,就覺得他滿適合,只是當時還想多看一些演員」。
***曾珮瑜、曾敬驊
曾珮瑜飾演的「地方媽媽」美鳳,角色性格也清晰鮮明,製作人與導演面談後才發(fā)現她臺語說得很好,她需要練的就只是臺語的直覺反應以及說話速度「快快快」。飾演兒子的曾敬驊,林昱伶第一次跟他聊天後就覺得他就是「小傑」,滿像現在很多高中生的樣貌,敢講也敢嗆爸媽。
***李銘順
至於最難產的主角「阿祈」,林昱伶回憶,當時他們看了一些人,但腦子裡還是沒有覺得百分百「就是他了」的感覺,那時導演都快瘋掉了,對她講了一句:「如果阿祈找不到就不要拍了!」她聽到這句話腎上腺素就衝上來,當晚馬上就想到李銘順,「我突然想起,看過他演過一部戲《綁匪》,飾演社會底層的計程車司機,小孩被綁架,他獨自去營救。因為當時就希望這部劇可以往國際平臺前進,覺得也許來自星馬的他是可以被思考的」。
「當我跟導演提了人選,講完後,導演沒發(fā)出聲音,只是繼續(xù)用她的電腦,後來她把電腦轉過來,原來她抓了兩張圖,把李銘順和柯叔元配在一起」,導演問她:「妳覺得他們這樣帥嗎?感覺怎麼樣?」她回「很帥」,覺得這兩個人站在一起,說是兄弟完全可以說服人、也是能被接受的。
不過當時他們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不知道李銘順能否做到臺語演出,雖然林昱伶內心深信他絕對有能力做得到,因為她知道李銘順除了有演技,也非常把自己當演員、對角色容許度很寬,可以在《綁匪》中把自己搞得不像大家印象中的李銘順,更曾為了《目擊者》把自己增胖20公斤!結果雙方視訊聯絡後,一開始李銘順不願意,後來看完故事大綱,他很喜歡,卻又不確定自己能否做到,因為過去曾有很多閩南語劇找他,他都不敢接。
李銘順說他很喜歡這故事,還主動分享包括他自己和父執(zhí)輩都曾在工廠做過工,身邊更真的有像阿祈這種很愛做夢、幻想會中獎的一起打工的朋友。看過劇本一、兩週,他正式回覆真的很有意願,但也很恐懼,提出的條件是希望能有臺語老師24小時跟著他、有任何臺語問題都可以幫他解決,也先表明現場拍戲時可能會因此有所延誤,希望劇組可以接受理解。
雖然戲播出後,觀眾一開始的確會覺得阿祈講話有一點腔調,但整個觀戲過程,因為他演得實在太好,觀眾自然忽略了他的腔調 ,「後來網友完全不care口音,誇他演技真的滿可怕,完全可以cover,實在太強大了!我們最後也真的不覺得語言會是個問題,重點是演員的演出能否打動觀眾!」林昱伶表示,她原本就知道李銘順很好、一定可以做得到,但「阿祈」還是好到超過她的預期、讓人驚艷,有些阿祈的小動作甚至連李銘順本人後來看了都嚇到驚喊:「天?。∥易约憾伎床幌氯?,你看看我那是什麼德性!」
***方宥心
另一個讓林昱伶驚艷的演員是方宥心,「好演員的爆發(fā)力就是可以做到讓人覺得:她就是珍妮花、小玉的媽媽!」她特別誇讚方宥心,是過去嚴重被市場低估的好演員,「希望更多劇組看到她這次的演出後,多找她演戲,她是可以做得到的!」她坦言以前對方宥心不熟悉,試鏡時也沒有預設印象,但聊過後發(fā)現她身上有種很真的特質,「這是個從事性工作者的角色,卻又要保有一點真,是那樣的真,讓阿欽願意親近她,甚至最後好像變成是朋友。珍妮花原本就不是典型大家想得到的性工作者」。
她說,苗可麗、曾珮瑜等其他演員,對很多觀眾而言,早就知道他們演技不錯,只是這部戲又讓她看到了以往被忽略、低估的方宥心及薛仕凌,「但他們都證明了自己可以做得到!」她坦言在痛苦的剪接階段,每次看到「阿全」的戲都是非常享受的,看一百遍也覺得很舒服,可惜他以前沒得到那樣的機會,只要給他機會,他也能證明自己可以,「這是最棒的事,也是我們做戲希望讓大家看到的,臺灣真的有太多好演員!」
首發(fā)于公眾號#大壯雜談影視
自2019年HBO和臺灣合作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算是刷新了臺劇的新高峰,并且在第54屆金鐘獎上,獲得了12提6中的成績,賈靜雯奪得了“視后”。
豆瓣25萬人打出9.5的高分,堪稱年度華語神劇,這一次HBO又出手,講述了社會角落里的一群人。
做工的人
臺北,工地。
鐵工阿祈(李銘順 飾)、板模工阿昌(游安順 飾)和掘機司機阿全(薛仕凌 飾),號稱工地“噗嚨共(同日語諧音,不切實際之意)三人組”
每天賺著微薄的工資可每個人都很快樂。
阿祈和弟弟阿欽是工地的鐵工,負責焊接一些鋼筋水泥,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
還有一個重病臥床的老父親是阿祈的妻子在照顧,兒子也在勤工儉學的幫助家里貼補,但每每家里稍微有點錢就被阿祈折騰的干干凈凈。
不是搞中藥丸生意,虧本剩下一堆的藥丸賣不出去,就是加盟夾娃娃機生意不行,一直心心念念,或者養(yǎng)鴿子、賣熒幕保護程式等等...
總之對于他們來說,如何才能發(fā)財,成為他們每天都在想的事。
這不,阿祈認識的一個泰國人告訴他,可以從泰國給他們運來一尊四面佛,三兄弟可以開一間寺廟,賺香火錢。
但前期買佛像必須支付15萬的定金。
于是阿祈找來噗嚨共三人組,打算一起湊錢做成這筆大生意,從此榮華富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可誰知去機場接四面佛的路上,又被泰國人告知,四面佛被壓在海關,需要再支付20萬的保證金把四面佛保出來。
這下三兄弟犯了難,拿出15萬已經是難如登天,這20萬該怎么辦?眼看和有錢人之間只差一個逾越,就真是不能實現嗎?
該劇改編自同名小說《做工的人》,小說的作者是臺灣工地工程師林立青,
他用了十多年的監(jiān)工生涯,紀錄了自己在工地所見所聞,是一本還原了真實工人生活的書,該書一經出版在臺灣引起巨大關注。
被誠品書店選為“臺灣年度最期待作家”以及“書店職人最想賣”兩項大獎。
該劇的導演兼編劇鄭芬芬,她執(zhí)導的作品屢獲國內外影視獎項。
2009年她自編自的電影《聽說》,主演彭于晏、陳意涵、陳妍希,豆瓣34萬人打出了8.1分,
而另一部張子楓和彭昱暢主演的《快把我哥帶走》更是讓很多國內的觀眾認識她。
男主角“視帝”李銘順很多人也不陌生,他的《神雕俠侶》《一吻定情》《熱帶雨》都被我們熟知,
在該劇中為了飾演工人阿祈他故意吃胖10斤,養(yǎng)出大肚腩又刻苦學習臺語,更好的詮釋這個角色。
其實這個故事說到底,就是一群邊緣小人物,想賺錢的發(fā)財夢。
在荒誕好笑的追夢過程中,不過是一個又一個悲涼的故事,一個又一個證明自己活著,想擺脫困境的人物。
可回頭發(fā)現,賣給他們四尊佛的泰國人,根本就是印尼人假扮的,即使阿祈把家里地契當了,想保出四尊佛,不過是另一個人去樓空,一無所有...
更殘酷的是,似乎每一個方面都在無條件的,壓榨他們,苛求他們,
抵押地契僅一天,就要擔負一個月的利息,工地受傷去醫(yī)院治療要先付款才能治病。
這一切,都要去哪里說理去呢?
書里有一句話:“一棟大樓的建成,人們關注的焦點往往在于投資者、設計師的理念、獨特的外形、高昂的造價......誰會關心‘施工危險、閑人勿進’的鐵皮圍墻里,把建筑物從無到有,一點點建筑起來的工人呢?”
不知道為什么,就悄悄紅了眼眶,是啊,他們每天都在為這座城市注入鋼筋水泥的樓宇,卻終究沒有屬于自己的一盞。
很多人說:笑著笑著就哭了。
如果說《我們與惡的距離》是與惡的距離的話,這一部劇,就是我們與善的距離,
即使生活對他們不公平,好兄弟也會在午后的街頭喝醉幻想著發(fā)財后種種的希望,
阿祈想買飛機帶老婆出去玩,阿昌說要送女兒上學,阿全要給心愛的女神買包包,
他們從不放棄,也在一直執(zhí)著自己的發(fā)財夢。
他們雖然只能望樓興嘆,也為了這個夢想,不斷發(fā)夢、夢破、滿腔熱血后又再來一次,好像就算生活不如意也不能把他們打敗。
第二天好兄弟喝頓酒,醒來發(fā)現,這個夢依舊可以繼續(xù)下去。
不怕做夢,關鍵看你敢不敢做夢,困境中自得其樂,發(fā)財做夢一而再再而三被生活打回原形卻依舊在堅持。
他們都可以,而我們又有什么不行呢?
如果男人被灌輸的教育是被鼓勵著向上走,那么女人就應該被鼓勵向上嫁,你應該聽過一句話:“女人不用那么辛苦,找個男人嫁了就好了。”如果你認可這句話,那你必然應該要同意我接下來的觀點:既然社會教育里已經劃定了男人女人的事業(yè),如果女人被灌輸的事業(yè)是家庭,那么選擇了貧窮的家庭不就是失敗的事業(yè)嗎?這個雙標的社會給“事業(yè)失敗”的女人冠以賢妻良母的美稱,給“事業(yè)有成”的女人以惡名,所以如果看到一個女人選擇嫁給物質條件比較好的男人,應該祝她事業(yè)有成,“拜金”是這個社會給她的事業(yè)的一個勛章。如果看到一個女人選擇嫁給物質條件差的“愛情”,我真心祝福她嫁給的這個男人能在要求她照顧自己臥病在床的老父母的時候能記得起男人的力氣比女人大要過來翻一下動彈不得的老父母的身體。
女人失聲的后果是什么。是評論區(qū)一片聲音里,有利益相關吐槽房價的,有涉世未深嗑沒有經過生活毒打的小年輕CP的,有寄托哀思男主還能追夢的,沒有一條是看到做工的女人背后的苦難的。短短6集,我覺得阿欽的前女友和檳榔妹真的很明智,沒有被愛情沖昏頭腦去嫁給“沒有面包的愛情”。如果阿欽的前女友嫁給了阿欽,最幸福的不是阿欽,而是哥哥阿祈的老婆美鳳:有個女人能和她一起照顧癱瘓的兩兄弟的老父親了!讓我想起《我們與惡的距離》里的一句名臺詞:“全天下沒有一個母親想養(yǎng)出一個殺人犯的兒子?!彪y道全天下有一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兒去做免費的牛馬?有一集里阿祈和美鳳吵架,竟然還把2年前美鳳由于自己無力扶起公公擦身體照顧導致公公生瘡的事情拿來當做攻擊美鳳的理由,美鳳崩潰了:“我的力氣無法給公公翻身,你都不來幫忙扶一下!”我也崩潰了,恨自己為什么褲襠沒有幾兩肉能娶個老婆伺候我和我的父母。怪不得男人無論怎么吐槽結婚要房要車也要想結婚,護工要錢,在外面吃飯要錢,但是老婆不用錢,財產也是給跟自己姓的兒子的,老婆這輩子付出完勞動力,這個家族的族譜不會留下她的一點痕跡,女人都是一個延續(xù)自己血脈的宗法體系無名氏耗材罷了。
動物求偶都知道要給自己的后代遮風避雨的地方才是負責。阿欽埋怨前女友選擇了比自己大十歲的老男人,額,不然呢?起碼那個家庭看起來能請得動護工吧,而不是把這個時代對窮人的不公發(fā)泄到一個孕婦身上帶她飆車這么幼稚。如果前女友嫁給阿欽,能夠幸福的概率又是多少?一種概率是成為美鳳嫂子,時刻擔心發(fā)財夢的丈夫是否虧錢了以及無止境獨自照顧癱瘓的公公,老公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但是就是沒有一點實際行動來幫忙。一種概率是昌嫂,家庭關系和諧幸福但是一直受到經濟壓力,當然,兩夫妻和諧不吵架這種家庭在貧困夫妻百事哀的規(guī)律里都已經是例外了。一種概率是哈利嫂,丈夫早逝留下一屁股債和一個弱智兒子。
哈利嫂是本劇我認為最可憐的人,還帶著一個弱智的兒子,如果沒有那兩百萬,我真不知道她要如何生存。這個兒子長大后又能怎么樣呢?如果哈利嫂去世了,這個弱智兒又如何獨自生存呢?在資本主義異化的社會里,一個人就是一個勞動耗材,唯一的價值就是還能被耗,在這樣的社會認知里,這些精神殘疾人生下來就已經是被拋棄的“資源浪費物”。而阿祈在中風后,也成了“資源浪費物”,他選擇了自殺來不拖累家庭,但是哈利嫂那個弱智的兒子,是哈利嫂注定沒有回報價值的“拖累。”為什么我會這么冷漠得旁觀“生命是拖累”,我只知道在阿祈自殺的那一刻,我羨慕他有那樣一支藥水可以選擇似乎無痛得結束生命。更陰暗的甚至想,如果想死為什么不去大馬路撞豪車,還能為家人留下一筆錢呢。我承認了貧窮的命如草芥,當我看不起自己的賤命一條,自然也就不會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我現在的價值觀和阿欽是比較像的,既然自己是牛馬,自己的孩子大概率也是牛馬,為什么還要出生呢?當然,女人在婚姻里的代價是更大的,所以我會思考的更多。我見過的許多男人對結婚的打算就停止在車房了,仿佛他們在婚姻里需要負責的任務就只是這兩件,而且很多時候這兩個任務他們也不是獨立完成的,都是靠著父母甚至妻子才能完成,婚后的育兒和關系經營徒手做甩手掌柜,但是就是能到處吐苦水說自己不容易。做工的人里面的幾個男工人,沒有一個是合格的婚姻共同經營隊友,尤其是阿祈。
阿祈還能做夢,是因為有好幾個人在提供物質支撐。美鳳的夢又是什么呢?她能想到的生財之道-股票明顯是比阿祈的一大堆看到啥就想干啥靠譜的,他總有人給他兜底,所以有做夢的底氣。但是,為他的任性兜底的那些人,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就是美鳳。美鳳為兒子擔心所以提到房子,阿祈說美鳳的眼里只有錢,沒有房子只能住在車子里最后睡馬路的阿全難道不是小杰未來的一種概率嗎?
阿杰和小玉這一對沒有經過生活毒打的小年輕CP。在生活的毒打之前,小杰是一個會平等看待人尊重人的“正常人”,陷在沒有壓力的愛情里,那個時候他唯一的煩惱是父母總是吵架。但是阿祈出事住院后,他直面了他的煩惱需要時照顧父親。他跑去便利店再買飲料,這一次他沒有再請小玉喝飲料,小玉問他今晚等她下班嗎,他搖了搖頭。生活直面而來的貧窮壓力讓他一夜長大,他恐怕再也沒有清澈的笑了,后面的劇情里也的確沒有笑了。如果阿祈沒有自殺,那么他就不能繼續(xù)讀書,而是回來和媽媽一起照顧癱瘓的父親,給父親哦屎哦尿,由于沒有技能和學歷,大概率也是去工地做做工的人,下班后已經筋疲力盡的生活,連給小玉一個微笑都會變成奢侈。所以阿祈對阿欽說,殺我是我全家的救命恩人。
最后,我要贊頌那些工地女工人,你們的價值不限于家庭:
統計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底,有950萬名女性從事建筑業(yè)工作,占建筑業(yè)工人總數的14%,高于2013年底的600萬。研究人員稱,官方數據可能低估了目前建筑業(yè)女性臨時工的人數,實際女工人數可能超過了1200萬,比2013年翻了一番。
在北京速滑館“冰絲帶”的建筑工地,女工占了1/3。
在武漢火神山方艙醫(yī)院的建設現場,男女工人比例達到了1:1。
施工方夸獎她們更具工匠精神,施工過程中將現場和材料保持得更清潔,而且很少丟失過工具。
不過,她們雖然做著一樣的臟活、累活、重活,但是報酬至少比同工種的男性低五分之一,甚至少一半。不少女工還只算臨時工,沒有正式合同,沒有福利待遇。
女工許秀穎說:“我從沒見過女工能得到和男工一樣的工資,大家也默認了體力不如男性、報酬比男性低的潛規(guī)則?!?/blockquote>最后,我祝愿“窮人的命也是命”的時代能夠來臨,我想,在那個時代里,男人的夢想不再是“娶個老婆”,女人的價值也不再只被放大妻職母職,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找到自己的熱愛,在熱愛里創(chuàng)造價值。
第一集就炸裂,農民工受傷來醫(yī)院,大夫見慣沒錢的人治療后跑路的情況,所以要求先付錢再治療。四個人在外面對著神明許愿,對著佛祖這個打工人訴說著各自的美好期盼。臺劇真的是懂諷刺的,西裝革履的白領在對便利店新人尋釁滋事,卻被四個民工裝扮的大叔們仗義幫忙!
馬華這個時候就這么帥了!李銘順老師老戲骨很敬業(yè)啊,飾演工人,胳膊曬得跟肩膀色差很大,很真實! 雖然生活很苦,但是他們沒有放棄希望,沒有放棄善良,家人三觀也都很正,弟弟的初戀人也好nice?。∽屒澳杏旬敽⒆拥母砂?,彌補了以前的遺憾,放下了當年的隔閡!
看到結局真的是驚呆了,腦出血落下殘疾,為了不連累家人,希望弟弟送自己一程,這劇情放在內陸肯定是各種勵志,各種對抗病魔最后堅強的活下去了!但是這個劇給了故事人物一個自己喜歡的結局,哥哥去了,弟弟了無牽掛隨哥哥去了,剩下的人都安穩(wěn)的活在世上,雖然全程樂觀,最后一幕變?yōu)楸^,但是這個結局又是多少人心中所愿呢!
原本想給《我是余歡水》單獨寫一篇劇評的,可總被其他作品拖延了。恰巧最近看了一部很棒的劇《做工的人》,我個人覺得兩者可以一起聊一下。 兩部作品同樣改編自小說,同樣是底層人物,中年男人的自救,同樣是很“作”的人,同樣是黑色幽默,《做工的人》比《我是余歡水》從各方面都要優(yōu)秀很多?!段沂怯鄽g水》改編自余耕的《如果沒有明天》,講述的是各個方面都不得志的四十歲中年男子余歡水因誤診為癌癥晚期決定放飛自我意外成為全民英雄而引發(fā)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的故事。 《我是余歡水》我沒有覺得這是一部多好的作品,說實話。這是我的第一感官因此直白地說出,因為沒看小說,不知道是小說的問題還是劇作的問題。單就劇作而言,這部作品真的只是一部合格的作品而已,僅僅是合,戲劇味很重。我不夠喜歡余歡水的原因是在及格的基礎上不夠高級,也不太喜歡這種套路的“春夢”,特別結尾的彩蛋無論真假都只是中規(guī)中矩,職場升級,迎娶嬌妻,能有什么呢? 一個家庭事業(yè)都不順利的男人,從這個人物身上出發(fā)要做什么樣的戲呢?職場環(huán)境不極致,家庭環(huán)境有些狗血,人生逆襲雖然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卻不是走心的,太多東西浮于表面。至于這種逆襲反應的所謂人情冷暖,亦或是所謂的社會黑色面都是很平庸沒有辯證思考的東西,人物極度單薄和工具。倒是郭京飛的表演很出彩,讓這個單薄的人物豐富了起來。 只是審查的原因呢?個人不太贊同,還是覺得創(chuàng)作上沒有突破。我甚至非常厭惡其中對女性角色塑造的單薄,極具爭議的那部分在我眼中不是編劇的“好玩”,而是惡臭的。 可能也因為我是女性,不太喜歡這種純男性視角的作品。但我還是覺得,這部作品不夠好的原因正是在“討好”男性上,而沒有還原成對人的探討。 只能說在一片丟失基本水準的國內市場是鶴立雞群,但在整體的水平上中規(guī)中矩。 《做工的人》改編自林立青的同名小說,講說的是幾個懷抱著發(fā)財夢的工人兄弟一起鬧出各種笑話,事與愿違,滿懷熱血卻屢戰(zhàn)屢敗的故事。 這部作品現在才出到第三集,HBO制作,可以在微博上找找資源,還是比較容易。 本劇開場就是一位工人出了事故,領頭的阿祁等人熟練地操作下救下工人,送去醫(yī)院。護士看著,要求先交2萬新臺幣,言語中毫不客氣,受傷的人不能報警,也不能告訴家人,本片的三個主角委屈巴巴地湊,一旁的女包工頭看不下去立刻去領錢,三個人立馬開心,套路成功。一場戲就把這幾個小人物的“猥瑣”、“民間義氣”、艱難的生活處境對錢的渴望展露無疑。 第一集,被一個印尼同樣是打工,偽裝成泰國人的男子忽悠給他們請一座四面佛,三個人想開一座廟來發(fā)財。這并不是一個高明的騙局,在阿祁去銀行準備再匯錢的時候,保安一下子就拆穿了,幾個反問讓騙局被拆穿,減少了更多的損失。蠢吧,但他們的思維局限和認知局限以及對發(fā)財的巨大渴望無法讓他們擺脫這樣的“收割”。 想給檳榔妹買包的阿全,屢騙屢不醒悟的阿祁,和隨大流的昌哥,好在他們有種阿Q的樂觀。這樣的人物一開始不討喜,但本片第一集就借全劇同樣底層有股文人氣永遠幫哥哥收拾爛攤子的阿祁弟弟--阿欽說出了對這些人的另一種看法。 “雖然我哥精彩被騙,但有時候我真的很羨慕他可以這樣有激情,有勇氣?!?甚至連阿欽也會說出,“你說開一座廟會不會賺錢?” 其實幾個人發(fā)財并不是為了做什么,只是想擺脫現在的生活困境,不讓自己的孩子繼續(xù)做工。這才是真正的底層之苦,所謂的“貧窮才是罪?!?第二集,更是可愛,工地里出現了一條鱷魚,幾個人偷了一條小鱷魚,幻想將鱷魚養(yǎng)大再賣了發(fā)財,甚至在工地里裝了一個浴缸??墒丘B(yǎng)著養(yǎng)著就有了感情,而一天晚上,小鱷魚還逃跑了。 片子看著很苦逼,卻不乏非常詩意的鏡頭。有一場戲,阿欽看著窗臺吸煙,暗紫色的光讓阿欽顯得孤寂又落寞。而后他在街頭遇到初戀,一路騎著摩托跟著豪車到了一幢別墅前。 作品有很多狠毒的細節(jié),非常戳人。昌哥進便利店前有個脫鞋的小鏡頭,這總讓人想到一些工人新聞,也不知是想弘揚什么樣的價值觀。每一個人物也很鮮活,雖然爸爸不爭氣,女兒會在通宵找爸爸,看到睡在貨車的他一臉無奈又給他蓋上被子。兒子會一面嫌棄一面偷偷打工,明明知道爸爸又亂搞事還是把零花錢給叔叔讓他轉交給爸爸。這種真實的質感與戲劇的反轉既高級又走心。 今天還看了一篇工人詩人,《炸裂志》作者的特稿,蠻觸動的。特別工人這個議題,要知道我們的歷史里工人階級的重要性呀,感慨自己太不關注社會了??傊@部劇,非常推薦一看,連拍攝也是工地實地拍攝的。 這幾年的做劇,總會聊到我們針對什么人群,一開始就聊是男性向還是女性向??蛇@段時間隨著崗位的變化包括自己的一點點成長,也可以說審美變化吧,我倒是覺得與其把視角放在性別區(qū)分好前提下的敘事議題,不如直接關注一個社會議題,特殊人群,有討論性的,有代表性的。無論是什么,他們都是人,而影視劇就是寫人的。然后再思考什么樣的敘事方式、技巧和視角來講述故事。 以后,還是要多多關注新聞和非虛構文學。
關注微信公眾號:雨落電影。
最近,#98歲賭王何鴻燊逝世#的消息,平地驚起一聲雷。
真正了解之后,才知道富豪的世界原來都多么的夸張。據了解,賭王何鴻燊,在2009年因為不慎跌倒之后,進入醫(yī)院治療開始。
截止到如今,常年所消耗的費用已經達到了15億港幣。
對于天價的醫(yī)療費,對于一般人來說,真的是望洋興嘆。富豪的世界,果然不是能夠想象。
背后的財富,是很多人一輩子都難擁有。
最近就有一部臺劇,拍出了普通人的一種生活,相比富豪的生活,卻有一種不同的精彩。
《做工的人》
這是一部高口碑的華語劇,豆瓣8.9分,由《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原班制作團隊打造。
整部劇的改編劇本,是一位來自工地工程師親身經歷寫下的散文集。
同時也是親身參與者,在他十年的監(jiān)工生涯中,將自己在工地的所見所聞,都悉數地寫了下來。
而且,這本書自出版就引起很大反響,銷售量超過5萬本。
它具體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簡單說,就是一群做工人的各種經歷。
為什么這么說?
對于底層的人,最真實的感受就是為了生活,放下了尊嚴。特別是當工人,頂著巨大的壓力,在烈日下,憑借自己的汗水賺取那一點微薄的收入。
在他們看來,尊嚴是老天決定的,真正有尊嚴的是人,是那些領固定薪水的人。
扎心的事實背后,每天依舊面對工地事故頻發(fā)的現狀。
工地負責人推卸責任,受傷的工人得不到補償,去醫(yī)院也是先收費再救人。
這些對于他們來說,唯一有安慰的是,那一點微薄的工資。
故事就是圍繞工地三憨憨阿祈,昌哥,以及阿全展開。
對于這三位哥們來說,每天除了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就是想如何發(fā)財。
阿祈是他們中,最不幸運的那一個人。每天上班忙的累死累活。家里老父親臥病在床,孩子還在上學。
搞過藥丸生意,賣不出去虧了本。
加盟娃娃機,卻不能真正地做起了,成為了一種懷念。
對他來說,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賺錢。
昌哥,是工地的小包工,每天最發(fā)愁的事情就是開發(fā)商拖欠的尾款。
除此之外,還是一位妻管嚴,工資都要上交給妻子。
阿全則是一位比較年輕的小伙子,每天陪伴他的就是一輛小貨車,但由于自己平時開車的技術比較爛,導致剩余的工資都被開了罰單。
對于自己的女神,也是整天幻想著,能給她買一個不錯的夢幻包。
三個人都是被生活逼的走投無路的人,因為缺錢。想盡了一切辦法掙錢。
為此,三個人開過一間廟,買了一樁四面佛,想掙香火錢。
結果呢?
卻被一位自稱泰國的印尼商人給騙了,好不容易攢下的錢,也被一塊弄走了。
三人的智商,真的讓人很堪憂。
一張從網上找到的圖片,就把三人騙的團團轉。
真正現實的是,他們不會上網,只懂得在工地靠苦力掙錢,哥三個完全沒有文化。
面對各種成功人士,也只能安慰自己“沒有趕上好時候”。
真的就是這樣嗎?
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沒有成功是沒有運氣。
但運氣之外,同樣忽略的一件事是,本身并沒有實力。哥們三人喜歡研究如何發(fā)財,但卻往往看到的都是別人的表象。
對于他們來說,已經真正的習慣了工地做工的這樣一種生活方式,
發(fā)財對于他們來說,與其是一種出路,不如說是一種安慰自己的樂趣。
一邊生活在麻木的現實中,一邊過著自娛自樂的生活。
其中,有一幕很扎心。
就是當他們被騙之后,阿祈的妻子知道后,則是一臉埋怨的說“當初后悔嫁給了你”。
昌哥則是對著自己的老婆低頭認錯,卻無動于衷。
他們早已習慣了這一切,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總是會十分老套,麻木的認錯。
對于他們來說,真正的不敢的就是,對于富人生活的向往。
盡管表面上說著,要發(fā)財要發(fā)財。
當他們真正的面對時,想都不敢想,比如阿欽,碰見自己的前女友,也只能遠遠的看見她進了豪車。
對于她,也只能默默的看著。
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這樣的現實,早已經被打磨的特別圓滑,早已沒有了跳出這一切的勇氣。
背后所真正缺乏的是什么?
對于生活的各種不幸,很多時候,都是自信幫助我們度過了難關。
它是一種生活的勇氣。比如在劇中,哥們三人在工地挖出了一只小鱷魚。這對于他們來說,是另一個發(fā)財的夢想。
所以,就合計著將鱷魚養(yǎng)大,然后賣鱷魚包。
鱷魚的出現,讓他們的生活又充滿了更多陽光。
他們是做工的人,處處能夠體會到生活的不易,但同時,也透過他們的苦,看到了生活的樂趣。
一個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另一個是喜歡做發(fā)財夢的呆子。
總是將希望寄托于明天,但今天依舊做著工地的活。
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生活中那些被人所忽視的光芒,《做工的人》就是這樣一部華語劇。
它不僅能夠讓你哭,同樣也能夠讓你笑。
他們的身上,有著普通人的生活與夢想,同樣也充滿了生活的悲與樂。
即便夢想落空,依舊還是會更加自信的對待生活。
這也許是世界上對于失意人,最珍貴的財富。
別小看它,它能夠讓你坦然地面對人生。
相比賭王,這才是屬于我們的生活。
最后一集太難過了,底層的苦與難,以及閃光
我標簽放不了中國,不是我是臺獨,而是為什么我們泱泱12億人口到現在了還再拍一堆那些情情愛愛的爛劇,而我們寶島臺灣兩千萬已經可以拍出這樣深刻的題材了,然我難過。里面的愛情觀,以及人生觀拍的太好了,如同顆苦澀的糖,最里面?zhèn)鬟f著甜蜜的能量。
好題材 喜劇也很新意 但是個人不是很喜歡這樣的喜劇的處理方法 雖然不用刻意著筆勞動者的辛苦和無奈 但感覺完全弱化了勞動者的貢獻我明白編劇的意圖是想表達平凡的勞動人民也有夢想 把主角三人的智商削弱地一無所有 勉強可以解釋成魔幻現實主義 但是把阿祁變成了不靠譜的丈夫、兒子和父親 我覺得現實中這樣的人物應該會是在保證對生活負責的基礎上追夢的 可能是期望太高 前三集真的不太滿意
感覺敘事角度不對勁。以貪心想要發(fā)橫財的角色為主線,到了最后不是批判他的貪心而是描繪生活的艱難和夸贊他的大方,總讓我覺得是在硬拗。有些片段很感人,其中一個是作為妓女的媽媽在夜市遇到被男朋友背著的女兒不敢相認,知道她身份的男朋友知道后卻背著女朋友跑到她面前大方地介紹自己。此外,大嘴巴的40演得超出預期。
剛開始看會覺得還好,但看到后面很難給這部劇低分。第一集8.5分第二集7.9分第三集8.6第四8.9第五集9.3分第六集9.8分,結尾收都很好。一開始整個劇本太悲劇卻拍成喜劇總覺得會太浮夸,但看到后面才知道就是要有點那么浮夸,后面才不會沉重矯情,懂得抓住真實面。戲劇版的大佛普拉斯形容得有點貼切。
前所未見的電視劇題材,突破就是肯定
小玉和阿杰就像未來的光,照進這滿是瘡痍的現世
拜托拜托,今年大爆臺劇非他莫屬了啦真的有被后面兩集感動到,全程眼淚就沒停過,這可能是今年眾多臺劇里十分出眾的一部。一個《想見你》一個《做工的人》,預祝大爆
大陸還有一部劇叫《生存之民工》
“李媽媽,你好。我叫小杰,杰出的杰,我待會會陪小玉回家,你不用擔心” 勇敢坦誠 溫暖陽光
hbo?范文芳老公?民工市井題材,看了一集,很不錯~
“她媽媽是雞不代表他是雞啊”小杰真的太完美了 楊洋和趙又廷的結合體 不管爸爸有多少發(fā)財夢 被騙多少次 始終支持爸爸 喜歡的女孩的媽媽是性工作者 媽媽在路上遇到自己的女兒 不敢打招呼 擦肩而過 小杰知道了毫不猶豫跑過去打招呼 現實中有這么完美的男孩嗎 55
「我們與惡的距離」制作團隊的全新力作。題材很新鮮,主角們是以往絕對不可能為主角的一種工種和一群人,絕對不會被關注到或有故事可寫可挖或有看點的一群人。而且應該是最底層的那類人,大字不識,智商沒問題但因沒文化而顯得“蠢”,純靠賣力氣養(yǎng)活。關鍵是你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安分守己也可以過過普通日子,沒本事非要青天白日夢不切實際。反倒被騙被坑兩手空空凄凜潦倒還禍害弟弟妻子兒子。結尾很迷,劇情走向偏掉,淪為普通俗爛情節(jié),感覺完全與最初以「工人」為切點的劇情“初衷”的切離感。本來區(qū)別與其他劇的“亮點”和“創(chuàng)新點”也消磨殆盡了。
劇情自然流暢、全員演技在線!阿祈有個好弟弟、妻子與兒子,自己該反省反省??! 國產劇什么時候也能拍小人物現實???虛設架空IP早已泛濫成災。播畢后來更新:這幾年臺劇非常令人驚喜! ! !質量上乘,故事真實。臺劇的用心?內地編導看到了嗎?
哭中帶笑啊。我這輩子都看不到大陸有機會拍這種東西了
并非不知人間疾苦,只是選擇笑著面對。那份苦,是慢慢透上來的,喜劇的內核永遠是悲劇。
1,「佛祖是照顧我們這些窮人,他跟我們說,開廟也是一門生意,可以賺錢?!?,「用錢來砸我,醫(yī)生遠離我。」3,-「你爸爸是上天挑到的人?!?「你是被挑掉的人?!?,越本土越國際,新一代臺劇的這個分支在HBO、奈飛等巨頭紛紛進入的時候更能出彩
像是含著一顆包裹著苦澀叫人生的糖...揮汗血淚建的卻是終其一生也買不起的房...
跟我們與惡的距離一樣的班底 笑中帶淚的好劇
大陸有一部電視劇,叫《民工》。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