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受騙與失望的感覺
受騙來自于購買此片,是碟片包裝上寫的男主角是梁家輝,看了半天也沒找到。失望緣自于希望,看到內包裝上寫的是曼玉前夫的作品,且有《電影筆記》的佳作,又燃起了希望。但看后,除了冗長的一段無聊對白設計外,基本上沒有什么記憶,而這段室內劇,倒是感覺是法國人的作品。而最后莫名其妙地放棄復仇,讓我想起了《色戒》,但這才哪兒跟哪兒?總之,打發(fā)時間可以,但欣賞就沒必要了,包括林熙蕾在內,沒有什么特色或心動的角色。
2 ) 爬出五樓倉庫的通風口發(fā)現有人正蹲著洗碗
我一直認為要進入阿薩亞斯的電影是一件相當簡單,又相當隨緣的事。
事實是,如果你曾在香港的某一棟破舊大廈從某一層樓的某一間閃著令人頭昏目眩白炙燈管燈光的某疑似貯藏走私貨物的雜亂的似乎有著無數個小門背后卻藏有預料不到的寬闊空間的公司,順著窗外的水管一直爬到另一樓的另一個未知空間的百葉窗窗臺,然后從窗臺跳下,在昏暗中委身快步行進,走下樓梯,經過一個無人的疑似廢棄的墻上又有正在轉動的排氣扇和裸露在外的銹鐵的管道的倉庫,接著又在一片黑暗的辦公室中徘徊跟隨直覺摸著鐵閘門走到一個有光的地方,你扭開門把手,發(fā)現自己來到了一個很像過道的狹路,你推開眼前某一扇你根本不清楚將通向何處的大門,誠惶誠恐地穿過兩三個貌似很久無人使用的出租寫字辦公室,出到一條閃著慘白冷光的走廊,沿著走廊到了盡頭的樓梯通道,你不爭氣的下樓梯時摔了一跤,扭傷的腳踝讓你難以思考,順著本能你一直沿著樓梯旋轉向下到了樓底,扒開了又一扇你壓根不知道后面是什么的橙色小門,你竟然直接進了一家滿堂客人的擁擠茶餐廳,在眾人的注目下你走進了廚房,再次打開一道鐵門,你看到有幾個洗碗工正蹲在水泥地上洗碗,你順著后門終于重回了香港的街頭。
那么恭喜你,你已經找到了進入《登機門》的鑰匙。這是一種由香港魚龍混雜,橫縱錯亂,在狹窄逼仄與寬敞敞亮,隱匿無人與熱鬧嘈雜間,形成未知且富有神秘性韻律變奏的奇特建筑空間感受,而生發(fā)出來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劇作結構。
非常奇怪,究極奇妙,無敵奇特。
它會在每個即將被預料到的情節(jié)點,發(fā)生令人大跌眼鏡或令人匪夷所思又或者令人擊節(jié)稱嘆的意外轉折。它會在每次即將陷入沉悶文藝片窠臼的氛圍趨勢時,雜糅大膽撩人的情色橋段或驚險刺激的動作戲碼。你幾乎無法描摹出這部電影的故事走向,又或者把握住它的影片結構,就如同游歷在夢囈般迷幻的香檳大廈內部,你不知道這扇門會通向哪里,那條道將引向何處,神出鬼沒,難以捉摸。
我甚至懷疑阿薩亞斯是某次在香港瞎逛閑游的時候,偶然構思出這個電影的,為得就是把他在香港wtf的空間感受傳達出來,又或者他就是為了把這場女主逃脫戲才前后編了一個故事。
電影到了香港才算附上了靈魂,沒有香港,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幾乎毫無魅力。
還好,香港太有魅力了,然后分給了阿薩亞斯一些些。
3 ) 不甘平庸的三流作品
《登機門》 Boarding Gate
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出品:法國(2007)
好聽的說,這是一部張曼玉前夫拍攝的跨國犯罪驚悚片,里面性與暴力的元素兼?zhèn)洌笸娉鑫恢噙€有著香港美女林熙蕾的出演,但沒能改變她的蒼白花瓶處境。如果用上最壞的惡意來評價影片,唯一還算不過不失、稱得上亮點的地方,就是結尾處的一二十分鐘,其他地方只能用一無是處來形容。女主演阿西亞?阿基多是意大利恐怖大師阿基多的女兒,去年有她的幾部片子特別招恨,一是《老情婦》,一個就是《登機門》了。
影片講述一名麻煩不斷的意大利女人,她被卷入一樁陰謀中,不過故事戛然而止。香港作為一個承載背叛和復仇的城市載體出現,讓主要人物跳脫前半段故事,產生重新來過的錯覺(KTV里唱著艾敬《想飛的欲望》,飛到遙遠的地方)。
頂著電影手冊和作者導演光環(huán)的阿薩亞斯,一直樂衷于拍攝犯罪在內的各種類型片。故事常常是沒有方向,混亂不規(guī)則。剪輯快速凌厲,充滿令人畏懼的強迫刺激?!兜菣C門》只能算是一部五年后混亂版的《魔鬼情人》,后者雖有一小撮人的熱捧,在2002年戛納也遭致不少惡評。然而多數觀眾并不愿意成為試驗的小白鼠,去面對晃動的牛逼鏡頭語言,忍受不知所云的無頭緒對白。他們只想看個精彩的懸疑故事,遺憾的是《登機門》連最基本的一點都沒做好。看得出阿薩亞斯不甘平庸,這卻是部三流作品。
ps.故事倒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只是對阿薩亞斯當然要更加苛刻,所以只能如標題所說。想消除不適感,諸位盡量挑個好版本的字幕看吧。搶鮮版、壓縮版的基本不知所云,聽粵語對字幕就知道問題所在了。
4 ) 法國妞:我很丑但是我很剽悍
這女主角長得實在太對不起觀眾了,而且從頭到尾穿了脫脫了穿,衣衫不整蓬頭散發(fā),就算身材好也不能這么混事吧!林熙蕾我從來不覺得如何漂亮,給這法國妞一反襯,巨驚艷!簡直是激發(fā)咱的民族自豪感呢。
這張碟再次驗證了:片子越新字幕越爛!前半段女主和被殺的胖子一直在絮叨,字幕那叫一個驢唇不對馬嘴,我能堅持下來真不容易。后半段還刺激點,槍聲終于響起,女主撂倒了倆香港大叔,還差點把林熙蕾也崩了,弄得我還挺揪心。又出來個黃毛老太太,不知道做啥地。直到黑人出現,一切才都明白——被椰子和轉頭砸,哪個比較疼?其實椰子和轉頭也被毀了,他們也疼!
結尾還挺講究的,盡管女主被香港帥男玩了又涮,這輩子都毀了,可她還是下不了手刺他一刀。其實想一想,殺與不殺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殺了也是suicide mission,還不如去上海過下半輩子。不殺的話悲劇效果更突出了,更讓人同情。積極一點理解,整個影片教育了我們:
無腦再剽悍也白搭,
玩SM要小心被殺。
本片另一特點就是全球化,像“巴別塔”、“諜影重重”般在全球發(fā)展劇情的片子,現在是越來越多了。各國演員摻雜在一起演的片子,就更多了。所以作為觀眾的我們,也是時候摒棄帝國主義爭霸時期的思維了,否則你連電影都看不爽。
5 ) 一般般吧
由于快進了幾次,還真沒太看懂。除了一段香艷的鏡頭,還有林熙蕾,就沒啥印象啦。梁家輝沒看到,吳嘉龍長的很像李小龍
6 ) 確實不咋地
看完后就直接從電腦里刪除了,沒有收藏價值。
有性(兩段情戲)有暴力,可是拍的都不咋地,沒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且最重要的主題不夠突出,表意不明確,沒能讓人產生共鳴……
7 ) 頹喪 粗糙 暗黑的性感
一種粗糙低沉的影像風格,臟臟的破落的各種場景轉換,搖晃的鏡頭,前半段女主和前男友過長的關于愛與不愛及啰嗦又色情的對話反反復復讓人有些心煩,之后的很多情節(jié)邏輯也有點混亂,但是堅持看完的話會覺得其實還不算太差。
缺點在于導演的文藝寫實風格確實不太適合拍這種懸疑動作電影因為拍不出來那種節(jié)奏感和酷帥的動作場景就會覺得有點怪。
女主沙啞的嗓音 頹喪叛逆的性感和電影粗糙的風格非常吻合,在混亂的欲望和沖突中不斷覺醒掙扎的個人意識,這個才是導演想要表達的。只是結尾處柔腸百轉之后的不忍難免讓人有些唏噓。
?。【尤皇荁 MONKEY!還有,吳嘉龍還是很帥,但是演的電影依然很瓜
混搭的怪胎
沒看懂,繡花嘞時候看的,心不在馬。。
四不像電影
什么情況…
兩星給阿基多的大波和S激情
什么玩意兒……
Olivier_Assayas
讀了 Shaviro 去看的這片,Shaviro 拿這個講新自由主義跨國經濟的 any-space-whatevers 和 affective labor. 空間間互相獨立存在又被串成網絡,而人作為資本在其中流動,永遠被同時推在沒有細節(jié)的抽象性與令人窒息的親密性的兩極之上而無從尋得中間的緩和地帶。不過其實這個例子也像是 Alex Williams 說的屬于晚近資本主義內生的 speed 而不是 acceleration, 也可能是 Shaviro 整個書給我的感覺。比較驚艷的是 Kim Gordon 在里面演了個講(塑料)粵語的社會大姐。
最后殺了這個男人比較好。畢竟連前夫都殺了。
Kim Gordon客串
傻了~~~~~~~~~~
陳小春改名整容還是那鳥樣,導演這片是拍給張曼玉看的吧~
太太太奇妙 用視覺構建預期 再用敘事瓦解掉 操縱觀眾預期屢屢落空 卻又在回溯時發(fā)現場景中的音樂是指向將來的 ;情節(jié)是流動的——沒有人可以掌控一切 都免不了被擺弄、操縱;港口、全球資本建立起遠走高飛的希望 卻也抻平了差異的褶皺——下飛機的鏡頭語言暗示似乎從來沒有離開巴黎——殺死過去迎來新生是不可能的 逃亡(登機門)不過一場迷夢; 最后一場戲太美妙 媲美格雷的移民 簡單的正反打 男人頷首 仿佛洞悉危險降臨 卻將命運交給了女人決斷 背影中似有真情與歉疚 女人退縮 他便開上車決絕到頭也不回 女人退出——一個虛焦——她將永遠帶著游離與模糊生活下去;對話戲極富張力 試探中又涌動真情(表演真好);玻璃也是一絕 不僅承擔懸疑功能 還構成影片最大的隱喻——以為望向未來卻不免映出過去
混亂 不知所云
Copy the word from Olivier Assayas: "I started to dream about a film through which I could elaborate new forms of dramaturgy, make an incursion in the world of dreams, follow a logic that would be that of dream; a film that would give me a new freedom in relation to the tools..."
人物的動作純粹由情感所驅動,所有的動機都是感性的,直接的,非邏輯的。短評區(qū)的各位嘴可真毒....
此片很爛
這片子的影像風格太舒暢了~兩段式,前半的對話有多漫長、情緒的沉潛有多平穩(wěn),扭轉點的現身就有多具破壞性。實際上整個電影,就是角色的力場、角色與影像性質、城市地景之間的對峙——我們看到女性角色在H.K.的遭遇、她的面部神情的轉變都與城市地景密不可分。因而雖然整體上像弱化了戲劇的歐迪亞,但顯然再難用法式類型片的視角定義之,它有了更多東方式神秘與內斂的物質,也許可以解釋2010年代阿薩亞斯的風格越來越像黑澤清?
沒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