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近日,007最新系列電影《007:無暇赴死》上映,引發(fā)了新一輪對于這個古老IP的討論。
對于許多年輕觀眾來說,丹尼爾·克雷格或許就是那個傳奇特工007,是“邦德,詹姆斯·邦德”。因為當皮爾斯·布魯斯南于2002年在《007:擇日而亡》后卸任邦德一角后,克雷格于2006年的《007:大戰(zhàn)皇家賭場》中進入新世紀觀眾的視野,于15年中共參演了五部詹姆斯·邦德電影。
相比于其前任或許數(shù)量有限,但恰恰是這新世紀五部克雷格版的詹姆斯·邦德,讓這個經(jīng)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特工依舊還能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跟上觀眾們朝三暮四的審美,從而在某種程度上繼承了由布魯斯南開啟的新一輪“邦德熱”,并且在其基礎(chǔ)上對其進行了深刻的改變。
而伴隨著邦德形象的變化,片中“邦女郎”的形象也在試圖擺脫花瓶的刻板標簽。這其中,也反映著我們對于性別氣質(zhì)理解的變化。自1962年誕生以來,007系列電影中的性別氣質(zhì)產(chǎn)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又該如何理解這一變化呢?
撰文| 重木
歷史上,邦德電影曾因版權(quán)問題而陷入低迷。恰恰是皮爾斯·布魯斯南的邦德,讓這一系列電影得以重生,讓這個充滿“二戰(zhàn)”時期色彩的特工得以進入新的時代。
布魯斯南般的邦德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由第一任邦德扮演者肖恩·康納利所奠定的角色基礎(chǔ),即形象高大、健美且有著一頭典型的盎格魯薩克遜的黑發(fā)。雖然原著作者弗萊明在對康納利試鏡邦德一角時的評價不高,覺得他倆形象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但當時的制片廠主要依賴于康納利的“典型男性形象”,覺得會是最大眾且更安全的選擇。
如果說“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我們閱讀弗萊明的原著小說時或許對邦德也有著不同的想象。但當1962年康納利出演第一部邦德電影《007:諾博士》后,電影的大獲成功也使得康納利版的邦德形象開始成為讀者模糊不清記憶中的具體形象,并且隨著其后五部電影的反復(fù)鞏固和再生產(chǎn)而使得邦德形象被固定,并在其后成為制片公司以及四任邦德繼任者的主要參考模板。
而與此同時,電影版的邦德也在原著基礎(chǔ)上對其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尤其是削弱了我們在《皇家賭場》中所看到的邦德形象,其中最典型的特征便是他身為特工而導(dǎo)致其不得不面對的孤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偏冷漠陰郁的形象,以及如作者弗萊明所強調(diào)的其注定無聊和無趣的生活(“詹姆斯·邦德”的名字便體現(xiàn)著作者對這一角色形象塑造的意圖)。但在好萊塢的系列電影中,康納利的邦德風流倜儻且身手矯捷,幾乎是一塊行走的“女性吸鐵石”。而恰恰是為了加強邦德的花花公子形象,電影為此創(chuàng)造了在之后大受歡迎且十分著名的“邦女郎”形象。
第一部邦德電影雖然產(chǎn)生自西方社會運動與傳統(tǒng)觀念開始動搖的上世紀60年代,但被幾大巨頭占據(jù)的好萊塢卻依舊是一個鐵桶般的男性權(quán)力與游戲場。主流的兩性(氣質(zhì))認知滲透在此時的諸多流行和娛樂電影中,邦德系列電影或許就是這其中最好的樣本。
在某種程度上,詹姆斯·邦德是作者弗萊明自身的童話想象,而經(jīng)過好萊塢的加工塑造和宣傳,他也漸漸成為一個“典型的”男性形象:理性、正義、健壯且極具性吸引力。而這恰恰是當時西方主流社會的典型男性氣質(zhì),或說是理想型男性氣質(zhì),尤其對作為此類典型消費主體的中產(chǎn)階級男性而言。
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才能夠更好地理解“邦女郎”的角色和形象,以及她們在電影中的作用。在《諾博士》中的女性形象為其后邦德系列電影中的“邦女郎”奠定了基礎(chǔ)(邦德系列電影海報中性感女性往往占據(jù)半部版面)。而電影中的這些女性角色和形象也恰恰正是當時此類大眾流行電影中最喜聞樂見的,如金發(fā)碧眼的性感女郎、穿著緊身旗袍的東方風韻女子以及最典型的蛇蝎美人。這些女性我們在其后的邦德電影中將會反復(fù)看到,且大都延續(xù)著相似的譜系,如異域風情女子,從而導(dǎo)致這些邦德電影背后隱藏的東方主義目光始終若隱若現(xiàn)。
對早期的邦德電影來說,“邦女郎”們一般只承擔著作為男性附屬品、陪襯或戰(zhàn)利品的功能——這一女性的典型功能在列維-施特勞斯以及蓋爾·魯賓等人的人類學(xué)研究中便被強調(diào)——且主要圍繞著詹姆斯·邦德;另一類女性則是西方文化尤其是伴隨著好萊塢大眾流行文化興盛而出現(xiàn)的“蛇蝎美人”,她們大都會是金發(fā)碧眼的尤物,以其容貌和性感引誘男人,從而獲得情報或是取其性命。
在二十多部邦德電影中,這樣的女人層出不窮,受其所害的男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但往往是在遭遇和面對詹姆斯·邦德時遭遇滑鐵盧。
詹姆斯·邦德正是那個能夠分清善惡與淫邪女性的男人,不僅僅只因其特工訓(xùn)練,在其背后還暗指其作為男人本身的特權(quán)。即能以一種理性之眼,看透來自女人這一充滿誘惑和迷惑生物的伎倆。理性之光能夠照亮幽暗的混亂之地,因為007就是秩序和光的象征。
正是在這里,我們會看到邦德系列電影中存在的性別問題,即它始終帶有一股強烈的傳統(tǒng)性別觀念:作為拯救者、重塑秩序、正義的男性和作為花瓶、等待著被拯救的消極女性,以及那些不服從主流性別制度而肆意妄為的蛇蝎美人們。
這種二元對立與邦德電影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guān),但吊詭的是,伴隨著西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進入反傳統(tǒng)、開始批判傳統(tǒng)女性觀念和性別氣質(zhì)時,邦德電影卻似乎依舊存在于真空之中,并未受到很大的影響,從而使得這一模式在其后的十多部電影中被繼承且反復(fù)生產(chǎn),從而使其漸漸具有另一種特質(zhì)和作用。
康納利版邦德的成功或許恰恰說明了電影公司的深思熟慮,他們抓住了即將遭遇社會和觀念撕裂之群體內(nèi)心中的慌張、不安、恐懼以及強烈的懷舊渴望。也正因此,我們或許才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為什么當外部社會以及人們的觀念開始遭遇翻天覆地的改變時,邦德系列電影卻依舊能一如既往地發(fā)展下去?;蛟S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它為這些即將失去或是恐慌著自己將失去傳統(tǒng)性別特權(quán)的人營造了一個永恒的童話空間。
在其中,性別角色和氣質(zhì)依舊各安其位,邦德這一男性超人依舊能夠把被各種來自體制或是邊緣的邪惡勢力擊碎,秩序和安逸將重新歸來……而無論是電影中的邦德還是作為戰(zhàn)利品送給邦德、以及送給那些投射在他身上的眾多男性目光的“邦女郎”們,也都在一遍遍地重現(xiàn)著(男權(quán)制度)舊日的輝煌和穩(wěn)定。
或許也正因此,我們才會理解1995年由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演的《黃金眼》的意義。一方面,它作為低迷多年之后邦德電影重歸的第一部在很多層面上都或明或暗地呼應(yīng)或致敬著之前的傳統(tǒng),如“黃金眼”與1964年肖恩·康納利主演的“金手指”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便是作為重啟的新邦德電影,布魯斯南的邦德依舊繼承了傳統(tǒng)模式,從其選角到故事,以及作為邦德電影中必不可少的“邦女郎”形象:一個作為邦德的床伴,另一個則依舊是變態(tài)的蛇蝎美人反派。
布魯斯南版的邦德電影在這位特工的塑造上并無顛覆性的改編,而只是在繼承中稍有增添,如對邦德優(yōu)雅紳士的形象進行加強,以及相比于前幾任邦德的過分超人化而對其進行了稍微的“人化”。但整體而言,布魯斯南的邦德依舊繼承著傳統(tǒng),尤其是其中的性別角色和性別氣質(zhì)意識都十分陳舊,而也恰恰是這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看起來如此不合時宜的角色形象和電影意識卻讓邦德電影再次火爆。
“陳舊”中隱藏著某些被懷念的東西。而這樣一種看著“老派”的電影里恰恰保存了那些在現(xiàn)實日常中已經(jīng)漸漸消失的特權(quán)。伴隨著女性意識在經(jīng)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女權(quán)運動之后的覺醒和張揚,以及女性消費者群體的崛起,開始改變傳統(tǒng)消費結(jié)構(gòu)與分布模式,使得各大電影公司不得不開始考慮她們的所思所想和所欲。雖然布魯斯南版的邦德似乎依舊還遺留在五六十年代,但他也不得不開始面對九十年代坐在電影院中的女性觀眾們對其的“凝視”和欲望。而這一轉(zhuǎn)變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作為欲望的鏡頭所關(guān)注的焦點不再僅僅只是“邦女郎”,邦德的身體也開始成為被觀看的對象。在克雷格版的邦德中,他的身體成為被凝視的焦點。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即對于異域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在漸漸改變。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化使得電影公司希望擴展自己的影視版圖,因此需要考慮其他地域和文化群體的需要;另一方面,邦德電影從開始就隱藏在其中的東方主義意識形態(tài)也漸漸被警覺且遭到人們的批評。
在弗萊明的小說中,邦德似乎依舊生活在一個日不落帝國盎然挺立的時代,他的足跡在各大洲和國家之間穿梭,而其中又以東方最為頻繁。雖然邦德系列電影在殖民主義上表現(xiàn)得隱秘且曖昧,但“異域女人”這一形象本身依舊赤裸裸地展現(xiàn)出其東方主義與性別主義的合流,被窺探和想象的東方被他者化,而這個他者是個女人。
當2002年布魯斯南拍完自己最后一部邦德電影,在面對新世紀時,這個陳舊的系列似乎已經(jīng)沒有必要再繼續(xù)下去。就像當DC對其旗下的蝙蝠俠這一形象涸澤而漁之后,如果不能突破這一瓶頸也便意味著商業(yè)利益上的死亡,因此諾蘭的出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為所有的此類超級英雄電影開辟出了一條新路。經(jīng)過四年的準備和選角,當最終確定新任007是一名叫丹尼爾·克雷格的名不見經(jīng)傳的演員時,輿論一片嘩然,尤其當媒體發(fā)現(xiàn)這個男人與之前的邦德扮演者形象完全不符的時候,人們對新系列邦德電影的期待幾乎降至冰點。
然而恰恰是這一不按傳統(tǒng)模板選角的舉動,或許可以看作是新世紀邦德電影制作公司也開始意識到傳統(tǒng)的邦德電影在布魯斯南的卸任后也便結(jié)束了。那是一個屬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故事和形象,而面對新的社會環(huán)境和電影市場,也必然需要新的邦德形象出現(xiàn),而克雷格看似非典型,但至少是改變的第一步。而其后克雷格通過五部電影對這個過分陳舊的特工形象的新塑也確實為這一系列增添了新的可能。
當克雷格被確定為新任007扮演者時,人們對其直接的不滿便是他178cm的身高以及金發(fā)。從肖恩·康納利到皮爾斯·布魯斯南的邦德都是人高馬大且一頭黑發(fā),給人一種強壯且穩(wěn)重的感覺。但克雷格除了身形的不符合,還有他本身帶有一股稍顯陰郁敏感的氣質(zhì),而恰恰是這一點令人們不安且不滿。如果我們說康納利和布魯斯南是傳統(tǒng)典型的男性——根據(jù)R.W.康奈爾的《男性氣質(zhì)》所言即杜絕一切女性氣質(zhì),如感性、敏感和脆弱等,那克雷格則不在這一光譜之中,且他似乎還“沾染”著一些女性氣質(zhì)。而恰恰是這一“女性氣質(zhì)”,讓我們在五部克雷格的邦德電影中看到了一個不再那么超人的007。
作為克雷格首部邦德電影,選擇《皇家賭場》改編意義非凡,因為它是弗萊明邦德系列中007首次登場的處女作。在改編里,邦德與維斯帕的感情成為電影中的重頭戲,且成為貫穿其后幾部電影的重要隱線。而也恰恰是在這里,我們首次看到原本“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邦德終于動了真情,愛上了一個女人,而不再僅僅只是床伴。
在《皇家賭場》中,導(dǎo)演小心翼翼地處理著邦德和維斯帕的感情,在初次遇襲一幕,邦德安慰著蜷縮在浴室的維斯帕。在這一幕,我們看到那個如鐵如鋼一般的特工作為人的一面,作為一個有感情的男人在面對自己喜歡的女人遭到傷害時表現(xiàn)出的溫情、體貼、敏感和真摯。在傳統(tǒng)邦德電影中,這些情感都無處可尋,因為它們太“女性化”了。
這便是克雷格版的邦德所需要面對的新的社會環(huán)境,在一個人們對過分神圣或是超人式的東西都產(chǎn)生懷疑的時刻。作為傳統(tǒng)僅存的特工、超級英雄以及超人等形象都在遭遇存在式危機后開始轉(zhuǎn)變,蝙蝠俠不得不在人性的善惡之間掙扎、超人不得不面對民眾的質(zhì)疑,而007這位傳奇特工也必然需要從真空的世界里落到人間,讓我們看一看他作為人不那么事事順心的一面。而有趣的是,“作為人”往往便是恢復(fù)其在傳統(tǒng)中被刪除、排斥和壓制的東西,對邦德這樣的“典型男人”來說便是那些“不那么男人”的特質(zhì)。
從《皇家賭場》到2021年的《無暇赴死》,邦德不再處處留情,尤其當他愛上維斯帕以及其后的瑪?shù)铝铡に雇蟆?死赘竦?07徹底變成了一個在充滿危機的環(huán)境中努力保護自己所愛之人的“普通”男人,而恰恰是這樣的男性獲得了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們——的喜愛。人們對傳統(tǒng)過分剛強的男性氣質(zhì)已經(jīng)產(chǎn)生懷疑,尤其對“有毒男性氣質(zhì)”展開反思和批評;與此同時也對傳統(tǒng)中以二元對立進行兩性氣質(zhì)區(qū)隔的行為和意識形態(tài)進行解構(gòu),以希望重塑男女交往模式且為多元的性別氣質(zhì)的存在創(chuàng)造新的空間。
除此之外,女性也發(fā)現(xiàn)她們在傳統(tǒng)邦德電影中的“花瓶”與蛇蝎美人形象,而制片公司也意識到這一刻板印象可能影響女性觀眾的觀影體驗和消費熱情,因此對其進行重塑。在面對新世紀各類女性運動的批評和挑戰(zhàn)中,好萊塢也順應(yīng)潮流開始更加注重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倫敦生活》編劇菲比·沃勒-布里奇也是這部007電影編劇之一),就如《無暇赴死》中反派扮演者拉米·馬雷克所說的:“劇本中對女性角色地位的大力提升,是邦德系列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需要做的一項正確調(diào)整”。
由此我們才會在克雷格版的邦德電影中看到幾位與傳統(tǒng)模板不同的女性角色,如軍情六處的負責人M、曼妮·佩妮、維斯帕和瑪?shù)铝?,《無暇赴死》中新任的黑人女性007諾米以及另一位由安娜·德·阿瑪斯扮演的女特工帕洛瑪。
帕洛瑪這一女特工形象頗有意思,在電影中她說自己只訓(xùn)練了三周,看著像是新手小白,如傳統(tǒng)“邦女郎”一樣身著一襲黑色露背長裙,性感撩人,作為邦德的助手。但結(jié)果卻十分驚艷,帕洛瑪身手矯捷凌厲、近身肉搏、奪槍反殺,一套操作行云流水,成為整部電影中最大的亮點。除此之外,編劇似乎還有意地在這里設(shè)計了幾個小動作,揶揄諷刺傳統(tǒng)邦德電影模式,如當帕洛瑪來解邦德衣服時,后者以為是其主動示好,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只是讓他換衣服。
對傳統(tǒng)邦德電影熟悉的觀眾看到這里大概會會心一笑,曾經(jīng)到處通吃的邦德所積累的自信讓他對女性行為的判斷十分自我。而新系列的邦德電影恰恰在嘗試削弱007身上的這部分,雖然這些行為在傳統(tǒng)系列中被塑造成邦德魅力的結(jié)果。
克雷格的五部007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一條隱秘的聯(lián)系,即一個有血有肉邦德的誕生。尤其因為維斯帕在《大戰(zhàn)皇家賭場》中的死亡直接促成了邦德在《大破量子危機》中的憤怒和復(fù)仇。而也恰恰是在這一個人情感蓬勃的時刻,邦德離我們更近,離他的前任者們所塑造的形象越遠,最終在《無暇赴死》中完成這一任邦德的徹底更新,即其有限性。
但即使如此,作為一部有著沉重傳統(tǒng)包袱和傳承的系列電影來說,克雷格的邦德在其改變中也依舊努力地保持著其原有的風格,尤其是作為一個特工故事的精彩以及在打斗戲上的更新,這些是007系列無法徹底抹除的核心。而也恰恰是這一框架,使得好萊塢這一典型的電影模式的改變始終會是有限的。就如許多觀眾對《無暇赴死》中新任的黑人女性007的質(zhì)疑和不信任,以及這一系列電影在面對新的社會處境和多元觀念影響時所展現(xiàn)的“妥協(xié)”程度。
但即使如此,丹尼爾·克雷格版的007依舊是值得贊許的。他情感豐富,敏感脆弱,時不時的幽默讓他充滿魅力;對于自己的特工技能,他自信且專業(yè),但時常遭遇的關(guān)于自我的危機卻也會讓他產(chǎn)生動搖和遭受危機??死赘癜娴陌畹虑∏≌宫F(xiàn)出了這個看似滴水不漏的特工灰色世界中的陰郁一面,即對一個個體而言關(guān)于存在的危機,以及對于善惡的掙扎。
與此同時,那些出現(xiàn)在邦德附近的“邦女郎”們也漸漸開始脫離這個男人而獲得自我意識,以及她們對于自身工作、生活和愛情的奮斗與期待。她們不再僅僅只是那些等待著被保護和拯救的弱者,或是無用的花瓶,而開始在這個男性的世界里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空間和形象。
這是進入新世紀的007電影所努力的方向,其實也是所有與之類似的系列類型電影所必然要探索的新的可能。
本文為獨家原創(chuàng)內(nèi)容。撰文:重木;編輯:走走;校對:劉軍。未經(jīng)新京報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安娜·德·阿瑪斯飾演的Paloma在場外的動作訓(xùn)練時長與電影中臺詞闡述一致,都是三周左右,其呆萌稚嫩的形象與殺神附體的雙面差異成為本片最大的亮點(當然漢斯·季默的古巴風配樂也起到極大渲染作用)。
接上文??:《幽靈黨》篇
首先非常感謝由于大家的支持,前四篇系列影評被《無暇赴死》中國區(qū)PR Agency看到了。
于是就在10月17號,我突然收到了一封意料之外的豆郵……
根據(jù)后續(xù)要求,我需要于2021年10月20日上午11:30前到達北京環(huán)球城市大道影院,參加《007:無暇赴死》的中國首映禮。
無巧不成書,還是在校生的我9月底剛好來北京實習,于是作為一個從沒參與過全國首映的小白,20號懷著激動的心情屁顛屁顛就來了:
不得不說這個位置好到了《繡春刀》、《刺殺小說家》的路陽導(dǎo)演就坐在我正后方兩排處……他的旁邊還有著名攝影師曹郁先生……
由于涉及到很多旁人的肖像,這里就不放生圖了,但活動總體非常Nice,具體包括:
OK回到我們的正題。
其實就個人”大銀幕“映后觀感看,這是一次較為完美的謝幕,老粉一定十分舒適,路人可能苦不堪言……
但我相信這正是我五篇系列影評的意義所在,為想獲致完滿觀影體驗的007粉絲端上一杯老酒,替感到無感或困惑的路人開一瓶新封。
因此在我們開始前,如果有忘記系列前作劇情的朋友可以看看這幾篇影評,里面包含了所有人物關(guān)系與疑問節(jié)點,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關(guān)鍵人物: Vesper Lynd 維斯帕·林德(她深深影響了邦德對感情的態(tài)度,即“愛”與“背叛”)、 Felix Leiter 菲利克斯·萊特(光頭黑人,邦德初識CIA的老朋友),Mr. White 本作邦德愛人Madeleine Swann 瑪?shù)铝铡に雇母赣H,量子組織成員、幽靈黨成員(量子組織隸屬于幽靈黨)。
具體請見??:《皇家賭場》篇
關(guān)鍵人物:Felix Leiter 菲利克斯·萊特,與邦德進一步加深友誼。(但這部看不看其實對本作劇情影響不大……)
具體請見??:《量子危機》篇
關(guān)鍵人物:M先生、Eve Moneypenny 伊芙·莫尼彭妮(在開場作為外勤特工誤傷了邦德,最后成為M先生辦公室秘書)、Q。
具體請見??:《天幕殺機》篇
關(guān)鍵人物: Madeleine Swann 瑪?shù)铝铡に雇ū咀靼畹碌膼廴耍?Franz Oberhauser 弗朗茨·奧伯豪斯,被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的幽靈黨老大,在《幽靈黨》中被邦德親手送進監(jiān)獄,如果搞不清他和邦德的關(guān)系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觀影。
具體請見??:《幽靈黨》篇
總之只要有哪里不懂了(eg:幽靈黨是個什么東西?那個黑色八爪魚標志什么意思?),哪個人認不得了(eg:維斯帕·林德是誰?坦納又是誰?),哪個機構(gòu)搞不清楚了(eg:這個光頭黑人好熟,他是CIA還是MI6來著?),以上四篇梳理解惑都能為您提供解答,不能說100%,但99%還是有這個信心的!
OK那廢話不多說,讓我們最后一次開始吧:
(首先說明一點,這部分目前暫時由個人回憶寫成,列舉幾個值得注意的點,詳細圖文會等到國內(nèi)29號上映后再完善,為影片保持新鮮感。由于不可避免涉及劇透,還請大家按需求往下看)
……
……
……
1. Madeleine Swann 瑪?shù)铝铡に雇_場被反派Safin冰面追殺的橋段,擴展自《幽靈黨》中她向邦德展示手槍熟悉度的一段臺詞,其表示很小的時候就用槍攻擊過想來家里行兇的壞人(因為老爸Mr. White做殺手得罪了不少人)。如果沒看過或忘了《幽靈黨》,就會覺得這段挺驚悚的,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2. 其次是影片第一個激勵事件:邦德被Madeleine Swann帶去意大利馬泰拉小鎮(zhèn)看Vesper Lynd 維斯帕·林德的墓,然后被暗算了,隨后他懷疑Madeleine背叛了他,于是在清除了一波雜兵后憤而與其分手,開啟了本作進展劇情的動機……如果沒看過或忘了《皇家賭場》,就會覺得邦德深井冰,磨磨唧唧搞那么多感情線,沒有半點特工的基本素質(zhì),純屬矯情……
3. 導(dǎo)演與攝影師特別偏愛利用運動慣性轉(zhuǎn)場(Madeleine出水、汽車轉(zhuǎn)火車站臺……),很基礎(chǔ),但很有用。
4. Hans Zimmer 漢斯·季默的配樂有幾段可以說十分像《蝙蝠俠:黑暗騎士》了,可能由于兩部電影中的主角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悲壯的自我犧牲精神),寂寞大神就偷扒了自己原來作的譜……
5. 不知道為什么影片進展到中后段總覺得像看郭達斯坦森的《家園防線》。因為之前沒有007為了保護自己的娃如此小心謹慎過,而且對于女人基本都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Vesper除外……)。
6. 本作的DNA生化武器有點考驗劇情理解能力和對前作的記憶關(guān)聯(lián),如果忘了《幽靈黨》或不知道邦德與前一部幽靈黨老大的親屬關(guān)系(養(yǎng)子與嫡子的關(guān)系),那么就不清楚為啥Q會對邦德說幸好你倆沒有血緣關(guān)系。
7. 凌厲的動作戲:可以看出學(xué)了《美國隊長2》好多,比如邦德與Madeleine駕駛的阿斯頓·馬丁被圍困,有反派不斷槍擊防彈玻璃、Nomi在古巴劫持科學(xué)家于樓頂飛奔,007樓下追逐等。
8. 送別老朋友迎來新朋友:Felix Leiter 菲利克斯·萊特的死和Mathis一樣傷感。所幸新任女007 Nomi和CIA剛培訓(xùn)了三周的菜鳥Paloma非常給力,給了這只孤狼一種前線團隊的感覺。
7.一些老梗:GPS注射器打完了會┗|`O′|┛ 嗷~~,手表,Q的驚訝……
后續(xù)繼續(xù)補充,更新詳細圖文版~
想了想,橫豎是睡不著啊。這個結(jié)局真是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其實從菲利克斯死掉的那一刻,我就覺得劇情走向有點不太對了。結(jié)局我真的以為那是在開玩笑??!我以為會有反轉(zhuǎn)的,結(jié)果呢,并沒有?。∮腥硕畣?,我真的沒想到邦德的結(jié)局就這,就這,我看了25部007,6任演員的表演,跨越60年的故事線,編劇你就給邦德下了這樣一個定義嗎?
自從丹叔接演007,死亡似乎變得容易,主角也漸漸卸下光環(huán),回歸人性。原來冷酷特工詹姆斯邦德也會深愛一個人,也會盼望著安頓下來與她退隱江湖,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但,這不是邦德啊。 邦德有血有肉有情有義,但并不拘泥于情愛。他博文廣知,武藝高強,那座島他怎么可能逃不出來,這種臉譜化的對手,并不比過去任何一個更強,他怎么可能無法預(yù)判反派的惡毒手段,怎么可能在不確保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就貿(mào)然發(fā)射導(dǎo)彈,編劇你告訴我,詹姆斯邦德怎么可能犯那種低級錯誤啊。
他可是詹姆斯邦德啊。
我真的不明白。編劇你怎么可能不懂,007怎么可能只是一個代號。007=James Bond,不會是其他任何人,這很難理解嗎?氣死我了。而且還要女特工主動讓賢才把屬于邦德的代號還給他。另外M怎么可能那樣對邦德說話?編劇咱腦子有病就得治,腦子進水了就及時控出來。
把007代號給黑人女這件事,完全可以類比《黑鳳凰》里把澤維爾天賦青少年學(xué)校改名“琴葛蕾學(xué)?!?,而且目前看來,007選不選下一任,選什么性別、什么膚色、什么信仰、什么性取向都不重要了,因為詹姆斯邦德的故事2002年就結(jié)束了。
但凡編劇你承認了這是個ooc愛情同人電影,我都不會這么氣。
最后我只想說,就這樣輕易殺死了60年來6位演員費盡心血打造的邦德,這么多觀眾心目中的英雄模板。HOW DARE YOU.
想去電影院坐坐順便看看牛逼小汽車,于是就去了。從制作層面上說,這部電影尤其imax,有非常推薦的元素,畢竟現(xiàn)在沒法出國旅游,一開篇就是濃濃的南歐風情,再然后加勒比海岸,至少前面一半多時間我都非常享受,這么大的屏這么好的景這么棒的車,真希望快三個小時的時間可以一直這么演下去,再多去幾個地方…
但看到后面我就感覺不對了,基本完全沒法理解角色動機。其實也不能怪編導(dǎo)演員,純粹是好萊塢大片模式窮途末路了。
無論《第一滴血》,還是《終結(jié)者》,再到賣拷貝的那些片子《珍珠港》《變形金剛》之類,還有《加勒比海盜》,無論效果好不好,起碼是努力讓角色先和觀眾建立起來情感聯(lián)系。
但是后來,大片越來越大,一部大片需要做到,在不到三小時的容量里,滿世界到處取景,在合適的時間安排盡量多的爆炸,塞進有趣的配角,主角還不會死,劇情要通俗……
如果是007,每部還要換不同女主角。直男癌時期的007,那些邦女郎好像都是平行時空的,每集都是獨立故事;現(xiàn)在邦德形象也得進化,講求有人情味,所以邦德還要更加有情有義——有情有義是好事,但放到這個框架下完全崩了。
畢竟,一個正常人類,無論男的女的變性的中性的,每次看見你你都在為一個女的肝腸寸斷死去活來,下次你又好了,你又和另外一個到兩個女的糾葛很多……而我連這些女角色是干啥的都記不住,實在是太多了我的小腦瓜塞不下了。
007先生你知道有個詞叫狼來了嗎?這么肝腸寸斷一般默認只能發(fā)生一次,頂多兩次,你總是肝腸寸斷這讓觀眾怎么理解呢?這種框架下,換任何編導(dǎo),都無法讓觀眾和角色建立起情感聯(lián)系。如果沒有情感聯(lián)系,那無論劇情設(shè)定里這個演員多么深情,觀眾都會覺得:關(guān)我屁事???
007愛妻子女兒管我屁事???他的女人和女兒是怎么來的我已經(jīng)毫無印象了。 007失去了他的兄弟關(guān)我屁事???我根本不認識他這個兄弟…… 007要赴死關(guān)我屁事???我畢竟無法理解007為什么和妻子女兒感情深。
我滿腦子都是:你們誰?。?/p>
但是這片子有特別帶勁的地方,就是片尾他其實是在暗示,那個大Boss發(fā)瘋的花園,是在一個日本和俄國的爭議島嶼上。這部分劇情寫得非常隱晦。
而007的上司,為了007也為了世界和平,頂著很大壓力,把這個爭議島嶼給炸了。
這部電影不如直接拍他上司炸爭議島嶼的故事,把這個作為基礎(chǔ)設(shè)定。007出來解決這個問題,兩個邦女郎一個日本的一個俄國的,007夾雜在中間左右為難,絕壁比現(xiàn)在這個劇情刺激多了。下一部就這么拍吧聽我的!反正007也要復(fù)活的。
還可以找《是,大臣》編劇團隊操刀,不要太英倫。 這片要是能拍出來,也是電影行業(yè)文藝復(fù)興了。
(評價觀察:根據(jù)我個人觀察,女性觀眾對無暇赴死普遍滿意度較高,男性觀眾相對沒那么滿意,資深觀眾則是只認布魯斯南,羅杰摩爾。。。)
對于很多人而言,從他們有記憶開始,克雷格就是007了,他們對克雷格的007有著不一樣的情感。
而我最先接觸到的007則是皮爾斯布魯斯南飾演的007,那是一個帥氣優(yōu)雅的翩翩紳士。
06年克雷格剛開始飾演007時,外界普遍不看好他,覺得他不夠帥還有點土,是個糟糕的人選。當時還留著長發(fā)的他確實沒有展現(xiàn)出應(yīng)有的帥氣,直到有天狗仔隊爆料了克雷格夸張的胸肌。大家才開始認可他,覺得這家伙完全就是個殺手,從此克雷格開始紅得一發(fā)不可收拾。
但是如今,克雷格已經(jīng)快要54歲了,讓他演出比《007:大戰(zhàn)皇家賭場》更勁爆的動作戲很明顯是強人所難。
《007:無暇赴死》是丹尼爾克雷格最后一部007電影。
如何讓克雷格系列007電影收場,成了萬千影迷矚目的事情。
但很遺憾,他們搞砸了。
無暇赴死,只因話多。沒有特色,盡顯疲態(tài)。
我從來沒想到克雷格的007電影,也會淪為預(yù)告片即是最精彩部分的爛片樣子。
其實對于007的大部分粉絲而言,劇情刺激精彩,細節(jié)處出人意料,把007拍帥,把邦女郎拍性感就足以。
有人可能會批判說這樣沒什么營養(yǎng),但是管他呢?反正老子喜歡。
然而本片除了五年前的部分拍出了點感覺,大橋上死里逃生,摩托車驚險飛躍。
五年后的主線劇情處理,在繁多的臺詞對白面前,垮得一塌糊涂。
值得一提的是,新任邦女郎雖然出場短暫,但是表現(xiàn)得干凈利落的同時又有些呆萌可愛,挺不錯。
《007:無暇赴死》最大的問題就是反派外強中干。
看似擁有很多高科技卻完全沒有發(fā)揮出應(yīng)有的戰(zhàn)力。007一槍干掉一個小學(xué)生也就算了,就連森林中的飆車戲都顯得如此輕而易舉,007連槍都沒開就干翻了敵人N輛路虎。他們搶劫生化武器的時候武裝到牙齒,怎么抓007時就只會開車了?
拉米馬雷克作為Boss反派,帶個面具初看起來挺嚇人的,還把自己的基地整成枯山水,好像一個狠人似的,其實沒有太多威脅,完完全全工具化。
還有邦德的007稱號被新人特工占用,當兩個人同時出現(xiàn)在軍情六處的時候非常尷尬。
邦德對她說謝謝你,007時,真是尬得摳腳。
妥妥地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既視感。
難道沒有既保持克雷格的英雄氣概,又讓他在銀幕上戛然而止,轟然退場的方式嗎?
非要把克雷格拍出老態(tài)來,這種收尾方式真的很糟糕。
再說新任007,完全沒有拍出任何優(yōu)點,顏值不行也就算了,身手也不怎么樣。如果新任007比詹姆斯邦德更體現(xiàn)出年輕的優(yōu)勢,那么大家也可以接受老邦德退休,但是就這?
對于克雷格來說,最重要的007作品是大戰(zhàn)皇家賭場,最好看的則是大破天幕殺機。
他抱著vesper在浴室里的那場戲,喝了毒酒差點掛掉那場戲,塔吊抓捕那場戲,忍受麥子叔抽蛋那場戲,和哈維爾巴登的椅子對手戲,從阿斯頓馬丁彈射跳傘那場戲,火車上中槍墜落那場戲,。。。。。。
感謝克雷格,曾為我們帶來那么多讓人終身難忘的電影畫面
十月初的天氣已經(jīng)有冬天的冷意,天空中飄著小雨,我猶豫了一秒鐘,還是穿上風衣拿著傘穿過正在施工的火車站來二刷《無暇赴死》。上周四來看首映時,電子海報上還是《沙丘》,如今已經(jīng)全部換成了007,Billie Eilish自帶混響的歌聲飄蕩在整個影院,不知道的還以為走進了一家007主題酒吧。影院這樣自然是因為觀眾買賬,這不,我這個路人粉都來二刷了。
二刷的理由很簡單,第一遍我沒被說服。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寫給這代邦德影迷的情書,將過去的四部電影串聯(lián)起來,圓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影片一上來就是一波《皇家堵場》回憶殺,故事直接承接《幽靈黨》,甚至上部邦女郎還前所未有地殺了個回馬槍,在本片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本人當年因布魯斯南入坑,對DC的007純路人,看是看過,但情節(jié)已經(jīng)忘得差不多,《幽靈黨》更是因為口碑太差而沒看, 所以直接來看這部《幽靈黨2:無暇赴死》腦袋里就有很多問號。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礙我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 所以在把前作從頭到尾復(fù)習了一遍之后,二刷的我終于承認,這已經(jīng)是能有的最好的收梢了。
輕微劇透預(yù)警:不會劇透情節(jié),但會劇透細節(jié),建議觀影后再看。
包括DC在內(nèi)的很多主創(chuàng)在宣發(fā)采訪時都說過It's a love story. 這個LOVE當然可以有多重理解,可以指片中邦德的愛情,可以指007特工對大英帝國和人類的大愛,也可以指主創(chuàng)團隊對這個項目這個系列的愛。后者毋庸置疑,從成品質(zhì)量就可以看出來。要說的是前者。
很多人評價DC 的007都喜歡說他演繹了一個更human的邦德,有血有肉,有人類的情感和人類的脆弱。從前的邦德風流瀟灑,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這一集深情與共,下一集身邊就換人了。而這一代007初登場就被佳人偷走了心,甚至要為愛退休,遠走江湖。初戀Vesper的名字更是貫穿5部,早已成為觀眾心頭的朱砂痣白月光。在這個前提下,再給邦德安排另一個真愛就很難服眾。這也是我看第一遍沒有被說服的原因——這該死的愛情有那么重要?我喜歡的邦德絕不會輕易放棄,在死境里走出一條生路才是邦德。
然而回頭復(fù)習了《幽靈黨》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該死的愛情真的很要命。
蕾雅扮演的Medeleine其實與Vesper有很多共同之處。比如兩個人一開始都不鳥邦德,甚至與他針鋒相對,是在共患難之后才生出情愫,而且兩個人都擅長read people, 能看穿邦德堅硬外殼下的柔軟內(nèi)心。Vesper遇到的邦德尚還青澀,沒有那么擅長偽裝。而Medeleine遇到的邦德已經(jīng)久經(jīng)歷練心硬如鐵,要走進他的內(nèi)心,就只能給她安排一個心理醫(yī)生的身份了。這和《疑犯追蹤》里李四在卡姐之后愛上心理醫(yī)生是一樣的套路。只是此心理醫(yī)生不同于彼心理醫(yī)生,身為幽靈黨后代的她清楚地知道邦德過的是什么樣的日子,所以她主動離開了。只是假哥哥·真CP按頭黨Blofeld不愿有情人難成眷屬,又把她送回來了,這才有了本片開頭的溫柔繾綣。本片中,按頭黨首領(lǐng)Blofeld再次發(fā)揮余熱,穿針引線,才有了片尾的生死相許。
Medeleine在這場愛情中對邦德沒有任何要求,在《幽靈黨》中就說了"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我也不想讓你為我改變“,在本片中更是你說不見就不見,我愛你,但我絕不祈求你為我轉(zhuǎn)身。這是從小缺愛沒有安全感的表現(xiàn),上部的身世介紹和本片開頭的童年經(jīng)歷都給了這種性格充分的鋪墊,而且片中一再強調(diào)she is good at hiding things和她教女兒遇到壞人就hide, I will look for you其實也是對她的性格的解釋。所以看很多人評論說本片的誤會是因為女主長了一張嘴但就是不說,我覺得是沒有看懂這個人物。事實上,二刷時我特意留意從一臉懵逼被邦德拉上阿斯頓馬丁到被強行塞進火車離開,這中間有哪個節(jié)點是她可以說出秘密的時刻,結(jié)果是,沒找到。她原本打算等邦德掃墓回來,就帶他回老家,分享父親的秘密,也分享懷揣的喜訊,結(jié)果人一回來就一臉怒氣質(zhì)疑她譴責她,這個時候她的priority是搞清楚邦德為什么以為她背叛讓邦德相信她;后來情勢危急命懸一線,priority是保命;再后來上了火車,邦德說此生再不相見,她心中恐怕只剩傷心和失望,哪里還顧得上說什么秘密,她也不知道她爹研究的那人會成為本片大boss啊。
雖然我看第一遍時沒有完全被這愛情說服,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即使沒有前作的鋪墊,導(dǎo)演也把愛情戲拍得很打動人,而蕾雅的演繹更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本片兩大哭點都由她貢獻。一個是片頭,她被愛人誤解,生死之間走了一遭,在火車門口還是強打起帶淚的笑臉問他:我要怎么知道你平安無事?結(jié)果對方冷冰冰回應(yīng): You don't. 還要加一句:你這輩子都不會再見到我。 這時車門關(guān)閉,鏡頭打到蕾雅,她捂著胃部流淚的樣子把我的心都攪碎了。之后她逆著車行的方向行走,透過車窗尋找邦德的身影,鏡頭從她的視角打下去,站臺上的邦德決絕地背過身去?;疖嚰铀匐x站,鏡頭(Medeleine的目光)還是久久停留在站臺的方向。不愧是日本導(dǎo)演,這一幕讓我想到《四月物語》,這是純愛電影才會有的鏡頭??!沒有一句臺詞,甚至沒有一個表情,卻已經(jīng)讓人心碎。第二大哭點是片尾,她在無線電里對邦德說了最后一句話: She does have your eyes. 邦德在導(dǎo)彈的呼嘯聲中輕聲沉吟”I know……I know……“ 即使是現(xiàn)在把這一段寫下來,想到片中兩個人的表情,還是很想哭。
看第一遍時我不明白明明做好此生不相見的準備,明明五年沒見也好好的,為什么以后不見就不行了呢?不見會比死亡更難接受嗎?看完第二遍,又回味了兩人從《幽靈黨》開始的所有互動, 我突然理解了。愛情這個東西是很玄妙的, 當你深愛一個人但以為對方不愛你時,你是不會想相守這種東西的,但是當你知道你們是相愛的,當你嘗到這一生都不曾體味過的甜美時,再讓你眼睜睜地放棄它,就太難太難了,所以愛到深處的人會寧愿死別也不愿生離。
所以主創(chuàng)們說得沒錯,這確實是一個Love story, 這love,是主創(chuàng)團隊對這個項目這個系列的愛,是007特工對大英帝國和人類的大愛,但更重要的是James Bond作為一個人所享有的與另一個人類靈魂的愛。
扮演Paloma的Ana de Armas在演員表中排第二,在預(yù)告片中也有精彩的亮相,按理她應(yīng)該是本片的邦女郎,但事實卻并非如此。Paloma這個角色更像一個古巴副本NPC,出場時間只有十幾分鐘,甚至把這個角色刪掉,也不會影響主線進程。但把她加了進來卻提色提鮮,為電影增加了許多生氣。如果《無暇赴死》是Uncle Roger的蛋炒飯,Paloma就是必不可少的MSG.
話說Ana de Armas得到這個角色,還是DC親自指定的,顯然兩人在《利刃出鞘》中合作愉快。
AI美女Ana外形性感冷艷,妥妥本片的顏值擔當。但讓人略驚訝的是她也是搞笑擔當,一開口就透出蠢萌,說自己一緊張就忘事兒,受過三周的訓(xùn)練,還興奮地表示這是接到的最大任務(wù),給人一副不太靠譜的印象。一上來就扒人衣服,好在并沒有和邦德搞曖昧,甚至還調(diào)侃了邦德一見美女就想入非非的習慣。但是一出手又讓人刮目相看,身手比“年邁”的邦德還矯捷,舉重若輕,三兩下將反派放倒,中間還能空出手來和邦德喝一杯,可以說體現(xiàn)出了巨大的反差萌。
在這場沉重的告別典禮中,她的出現(xiàn)是一道亮光,讓觀眾在那十多分鐘里又看到了那個熟悉的不苦大仇深的風流瀟灑的007. 分別的時候,邦德說“you are excellent", 她回應(yīng)you too, 還表示“next time stay longer", 導(dǎo)演算是借著她的口把觀眾的告白說了出來。
對本片反派Safin這個角色, DC接受采訪時說的最多一句話是"he is misunderstood"。
從表面上看,可能確實是這樣,這人不為名,不為利,不為任何個人私欲,甚至不像其它復(fù)雜反派一樣是為了報仇。相反,他大仇已報,一心只想“為民除害,把世界變成一個更純凈更美好的地方“。所以他一上來就清剿幽靈黨,給MI6和CIA送上一份大禮。所以他對邦德說,我們是一樣的人。所以他自比上帝,認為這個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都只想要oblivion,而他就是那個提供oblivion的保護神。
這其實是一個很貼近時代的議題,因為技術(shù)的突破會賦予人成神的能力。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大科技公司掌握了多少數(shù)據(jù),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與它們脫不開關(guān)系,如果出現(xiàn)一個狂人,想要利用技術(shù)作惡是很容易的??纯茨硣ㄏ虮坪喼辈灰唵?。影片開頭,邦德和Felix酒吧重逢時,F(xiàn)elix就說,“這年頭,要分辨好人和壞人,英雄和反派,太難了”。是god還是psychopath, 全在一念之間。
本片反派使用的技術(shù)其實是英國國防部開發(fā)出來的,初衷當然是好的,精準殺敵,避免誤傷。而Safin拿到之后,做了點改動,在他來說,初衷也是好的,除惡務(wù)盡,防患未然。說起來,沒有原則沖突,只是路線之爭罷了。所以在我看來,他們都是邪惡的。有的技術(shù),其誕生本身就是邪惡的,比如原子彈,比如《幽靈黨》中的全民監(jiān)控。而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做神,任意決定他人的生死。
所以Safin其實并沒有被misunderstood, 因為就像一個人不該因為自己的膚色、性別和種族被judge一樣,人也不該因為自己的基因被決定生死,能決定生死的只有個人的行為。所以像007這樣的地面特工會始終被需要,因為殺人這事兒不該是靠數(shù)字靠算法決定,而應(yīng)該靠人的判斷。
在預(yù)告片里有一段邦德對峙驚奇隊長的隊友Lashana Lynch,邦德問“00特工?”, Lashana答“兩年了”。在影片上映前,幾乎所有的訪談節(jié)目都會問她是零零幾,但主創(chuàng)們守口如瓶,把這個秘密保守了兩年。開畫以來,各大論壇和媒體報道中,這個秘密已經(jīng)不再是秘密,我們知道,她就是007,是的,這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現(xiàn)了女版007。《倫敦生活》主創(chuàng)Phoebe Waller Bridge中途加入編劇團隊,對這個角色的塑造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這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男性電影系列加入了女性主義的元素。
雖然DC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女性應(yīng)該去開發(fā)比007更好的新角色,為什么一定要做007呢? 但是反過來講,女性為什么不能是007呢?既然M能從Madam變成Sir, 007也應(yīng)該可以從Mr變成Ms. 就像Lashana在預(yù)告片里說的一樣,時代變了。而如果你給我使絆子的話,我會打爛你的膝蓋。
說是路人粉,結(jié)果一不小心寫了這么長的影評……只能說這部電影確實好看。電影拍攝于2019年,放到兩年后的今天看,絲毫不覺得過時,片中的磁力”電梯“、隱身潛艇機今天看還是很漂亮的科幻設(shè)定。DC當然是老了,雖然沒有像布魯斯南在最后一部中一樣藏不住大肚子,但身材確實不復(fù)從前,本片幾乎沒有近身肉搏,有也打得很難看,和年輕反派對打還得依靠高科技作弊。身體機能下降到不達標,片中還故意讓M問了一句“哪個是007?”來強化他和女版007 的差距。但是主創(chuàng)團隊是真的愛這個項目,情懷打足,影片最后的最后,在圓柱形的通道里, 還特意讓邦德復(fù)刻了片頭經(jīng)典的拔槍動作,槍響,敵人應(yīng)聲而倒,這讓人怎能不愛呢?
前幾天,狼叔休·杰克曼在ins上po了一段DC接受采訪的短視頻,因為英國有傳狼叔可能是下一任007, DC一臉嚴肅地開玩笑說Hugh's not gonna be the next one, not through my dead body. 那個時候我還沒有看電影,看完之后我想說,這兩個人都有最好的系列電影告別片,虐可能是虐,但是,就像張愛玲說的,我比較喜歡這樣的收梢。
說真的,最好看的部分是片頭mv
冷靜下來看待自然是很難令人滿意,哪怕不提謝幕之作的噱頭,以平常系列新作來說大部分時候也相當?shù)姆ξ逗推胀āS涝谄瑘龇笱芰耸碌膫髀勊坪醪辉偈侵i。但作為自幼的007死忠,真的無法不為克雷格喝彩,在他之前最愛的康納利,以及拉贊貝、摩爾、道爾頓、布魯斯南,五人皆在扮演同一個“邦德”,一個近乎神一般無所不能的存在,而克雷格的“邦德”,明顯是另一個人,一個只屬于他自己的“邦德”。十幾年來他失去了同僚、身份、真愛、家人,不再是不死之身的鐵金剛,于一次次傷痕中逐漸成為一個鮮活的人,而當尋回這一切時,“我從未離開”的他也只得告別。這十年的好萊塢,終于不再迷信英雄不滅,杰克曼、唐尼、克雷格,我們不再好奇下一位繼任者,或相互比較歷代的不同,因為他們被永遠定格在這獨一無二的時刻,哪怕一路坎坷,也足以被銘記和致意。
Ana de Armas的短暫出場太驚艷了,看似緊張焦慮同時又俏皮可愛性感,執(zhí)行任務(wù)過程中又很專業(yè)且致命,以至于電影剩余時間都在想她還會不會出現(xiàn),甚至如果她是下一任007我都會覺得非常Ok。
對于非007迷的觀眾來說,又臭又長足以概括。反派有那么厲害的納米武器卻用的這么擰巴,干啥呢?
結(jié)局值一頓眼淚,Bond全程置于死地而后生的連貫動作戲很吸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兩個小時后變成審美疲勞。安娜貢獻了精彩的一段打斗,蕾雅一如既往的美以及不停散發(fā)的荷爾蒙,所有的角色都產(chǎn)生強烈反應(yīng)(包括她爹),反派動機weak但是耐不住長得好看,一副腎虛的樣子很讓我憐愛,小本好久不見臉上又增歲月痕跡??傊且徊亢芫_戳中觀眾的商業(yè)片,又搞英雄遲暮那一套,愛情戲稍微俗了點,兒女情長那一套不適合James,丹尼爾帥到看見他就窒息,怪不得是萬千女性的性幻想對象。
1.又是帶著生化武器想play god的反派;2.james bond也開始拖家?guī)Э诹耍?.這個日俄邊界廢棄前蘇聯(lián)小島的極端冷酷的鋼筋水泥建筑倒真的是,很有味道,侘寂+冷酷蘇維埃。紀念在英國的最后一場首映加電影。
丹尼爾謝幕多給一星 先夸吧 整部動作戲場面和打斗畫面都很好看很流利 開頭炫技那段還挺亮眼的 人物情感刻畫更豐富了 然后ana古巴出場一小段非常驚艷 但??后續(xù)就是冗長的劇情 先是女主長了一張嘴但我就是不跟你說 像一個情感線工具人。接著就是看似影片格局很大 反派出場前跟上一部一樣氣氛營造很足 但也是同樣形式大于內(nèi)容 系列最恐怖反派? 只是把反派儀式感拉滿然后結(jié)果也沒干什么 厲害的反派才能襯托出james的厲害不是嗎?你有這么厲害的生化武器就干這?裝模作樣神神叨叨(一些清潔人類滅霸思想??? )然后為了死在邦德前頭就得跟他多嘮一會 整個為了死而死 就這拍了2h40min屬實是導(dǎo)演編劇占很大問題//我以為我會為邦德赴死而哭 但確實 為邦德些許潦草的結(jié)局遺憾不甘(我哪想得到15年了維斯帕還要被炸墓)
各位美女姐姐逃命/搏斗的時候換上平底鞋吧,好怕她們崴到腳??
看到?jīng)]空去死,還以為有多緊湊多激烈,結(jié)果劇情拖拖拉拉夾帶著煽情160分鐘,時間充足地去死了。
我拖家?guī)Э诎畹乱餐霞規(guī)Э?,?96他007
笑著進去哭著出來
開頭Bond騎著小摩托嗖地90度爬上山城仿佛吳京附體;女特工嬌憨又性感,打戲太養(yǎng)眼我瘋狂爆燈;中后段開始冗長,坐得屁股好痛;結(jié)尾過于抓馬,面具人死前最后一擊竟是硬要拆散苦命鴛鴦,惦記著這些情情愛愛的,作為本片大反派,格局也太小了!
Who is Q’s date?
我是不會躲子彈的,要躲也是子彈躲我
007 系列要想辦法重生了……不然再這么拍下去,我就把 007 和碟中諜徹底搞混了……(不要招惹高科技單身狗,不然他有一萬種辦法讓情侶們生不如死)
這個劇本真是太庸俗了,制造絕情散的反派棒打鴛鴦感覺是武俠片里的劇情。美女都是走馬燈工具人,古巴大美女打完就消失了?風景也乏善可陳,挪威那么美拍出來就這? 唯一的亮點是終于給Q擺正了取向,茶具加蒸籠深得我心。
從十六年前公布選角被嫌棄到皇家賭場開始征服觀眾再到這代影迷心中“最好的007”,沒想到謝幕篇劇情這么拉胯,差點以為是日本郭敬明拍的,拉了美女影帝過來只是當工具人。最后“She has your eyes”倒是有英國人那味兒…多一星給丹叔的表演,終于有機會在這系列展現(xiàn)演技了。
4.5開場便見證了007史上首部滿版IMAX跑馬燈,為最終回開啟有別以往的序幕,前1個小時有非常密集的滿版畫面,凱瑞福永對IMAX攝製的野心效果絕佳,影片在極長的敘事篇幅之下為克雷格的龐德註下了悲壯又美麗的完結(jié),龐德這一生作為情報員一直在痛失摯愛中度過,從來都抓不住命運的他,這一次有了必須放手一搏的私人原因,也有了願意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勇氣,菲比沃勒加入腳本撰寫真的有差,女角刻畫立體,冷幽默也讓人會心一笑,安娜德哈瑪斯僅一場戲,但是這一場戲足以讓人愛上她,菲比也把龐德一直以來看到女特務(wù)就調(diào)情的設(shè)定揶揄了一番,真要挑缺點的話片長還是冗長了些,但是作為謝幕作,我認為值得一次。結(jié)尾流淚了,克雷格的龐德,終於迎來了自己的英雄輓歌,原因是極為私人美麗的,而他也留下了他曾經(jīng)存在過的證明,他的愛的結(jié)晶。
邦德在介紹瑪?shù)铝蘸团畠旱臅r候,說“他們是我的…”然后用嘴型說family的一幕還挺讓人唏噓的,結(jié)尾落淚的我有一半的眼淚是被漢斯季默的弦樂激發(fā)的
還行 可是古巴的007女郎比女主好看?。ㄕJ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