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國的木蘭美國的文化
當木蘭貼上美國的標簽,她就是一個美國似的英雄.和美國大片一樣,個人英雄主義,木蘭用一個的力量就完成可國家的使命.我們從中可以了解這雖說是個中國的故事,但它并不是按中國似的思維發(fā)生.
2 ) 又一部典型的美國動畫片
又一部典型的美國動畫片。如果是中國人來拍,且不論視覺效果、音響效果,中國人肯定是將木蘭放在軍中,也許她能出謀劃策,但最終完成任務的一定是眾志成城的。而看看美國人吧,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救了大家,卻被發(fā)現(xiàn)了女兒身;被丟棄卻意外發(fā)現(xiàn)敵人;無人相信卻用自己的方式救了皇上;離開軍隊返回家鄉(xiāng)卻贏來了愛情。
3 ) 套了中國殼子的西方公主童話
中國的歷史人物為什么要讓外國人糟蹋,通篇充滿了對中國的偏見,北魏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怎么會講什么三從四德?人物全然塑造為西方的形象,那條搞笑的小龍也極其弱智。劇情極為弱智(抱歉,用了粗話),花木蘭從軍數(shù)十年,身經百戰(zhàn)立下的戰(zhàn)功到這里就成了炮轟雪山就搞定的事情,而且編劇究竟知道北魏與柔然是在哪里開戰(zhàn)的嗎,難道是在青藏高原嗎?最后匈奴混入京城劫持了皇帝,搞笑嗎,一群外族人怎么混進來的,皇宮一個守衛(wèi)都沒有嗎?
許多影評都說這部動畫拍的好,迪士尼花了很多心思學習東方文化;可是這與中國有半毛錢關系,這完全就是西方公主與王子動畫套了個中國的殼罷了,而且拍的還遠不如一般的童話。宣揚了女性自強獨立的精神,可是花木蘭辛辛苦苦的訓練難道幾分鐘就過去了,一下子就從一個普通的女子變成了最優(yōu)秀的戰(zhàn)士,一路上各種成功全部都是意淫出來的,有什么說服力?
唉,還是國產影視太爛了,連這樣的水準都拍不出,才叫迪士尼這樣糟踐中國文化。
(編輯于2018-06-03,先粗評一下,之后有時間再完善)
4 ) 木蘭不是花木蘭
本來題目想寫花木蘭的,但是因為去年年底屢出爛片不斷的中國電影拍出了雷人大片,花木蘭,所以這篇關于迪斯尼1998年拍攝的動畫電影只能用原名:木蘭。
作為迪斯尼2D動畫的收官之作,(雖然99年又推出了一部泰山,不過兩者都是同一時代產品,泰山的制作歷時三年,僅僅是上映時間不同而已)花木蘭已經是2D動畫的巔峰了,匈奴騎兵雪地沖鋒那段的氣勢后來只有在指環(huán)王中能感受到。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糅合了好萊塢因素,但是不覺得突兀,因為第二部的情節(jié)實在是太雷人了,所以這第一部就沒啥了。
雖然以中國元素為主題,但是迪斯尼做得相當不錯了,背景的繪制頗有水墨的意思,當然看起來還是美式卡通。而且故事情節(jié),人物設置也完全是美國式的英雄故事,小人物經過不懈努力改變了大局。遺憾的地方也有,比如整個中國看起來好像只有一個小山村,征兵都征到老頭和殘疾人了,可是京城還有大批的壯勞力。匈奴雖然騎兵厲害,但是打仗其實完全沒有戰(zhàn)術可言。面對一小隊殘兵,用得著全軍沖鋒嗎?而且就算沖過去又能如何,就算木蘭不制造雪崩,難道讓那幾千騎兵直接騎馬沖到懸崖下面?那段騎兵沖鋒太有氣勢了,無論如何也不像能立馬停住……另外看起來片中的中原太像廣東或者香港了,不太像漢代的北方民族。不過這一點倒是無所謂了,既然中國導演都敢讓戰(zhàn)國時代的人超越人類歷史2000年駕馭熱氣球升空了,我們還能埋怨迪斯尼弄不懂南獅和北獅嗎?可笑的是,十年之后,美國人制作的《功夫熊貓》更加無懈可擊,中國元素更加濃郁而正宗,十年后的中國電影卻在雷人的道路上越走越歡
5 ) 經典中國故事的美式解讀
1997年迪士尼公司根據(jù)中國古代花木蘭男扮女裝代父從軍的傳統(tǒng)民間故事制作了喜劇動畫片《花木蘭》,由此,中國人心中的集智慧與美貌于一身的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形象,通過好萊塢的走向了世界的舞臺。
在迪士尼動畫高超的特技和唯美的音樂的襯托下,這部借鑒了中國畫的一些技法,虛實結合,工筆水墨結合,意境悠遠,頗富東方韻味的影片將這個傳唱了千年的女英雄似乎穿越了歷史,以一種美式的輕松樂觀的方式,呈現(xiàn)在她曾經征戰(zhàn)的國土上,帶給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人民前所未有的關于女性的美式解讀。
在享受好萊塢電影講述中國經典故事帶來的震撼與快感的同時,動畫片《花木蘭》引發(fā)的對女性認識的傳統(tǒng)觀念的沖擊,更值得觀影者深思。
在兩千年的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感染熏陶下,中國人心目中女性的形象就應該是小家碧玉的小姐、弱不禁風的柔弱女子。在中國這樣一個男權至上的社會里,女性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為:女人永遠是男人的附屬。那么花木蘭的出現(xiàn),自然具有劃時代的悲壯色彩與影響深遠的豐碑級紀念意義,影響的深遠足以成為后來女權主義的百試不爽的力證。這一點,美國人的解讀尤為明顯。在影片《花木蘭》中木蘭替父從軍的橋段,木蘭勇敢的擔當起重任,男扮女裝,替父沖上前線,這體現(xiàn)了中國所弘揚的孝道,但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分析也體現(xiàn)了女性的自覺。女性的解放與自由發(fā)展,不僅是社會的問題,更是女性自身的問題,需要自我覺醒和自我發(fā)展?;咎m作為社會的成員,她自覺的拿起武器去保家衛(wèi)國,正是她作為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的主體,自覺的喚醒意識里自身社會主體地位的行為。奮勇殺敵,憑借女性的智慧與勇敢,終于“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好萊塢影片《花木蘭》基于中國傳統(tǒng)的經典故事,大膽想象,虛實結合,張弛有度。在對中國故事的敘述中不乏美國式幽默,同時又大膽的改編,一改傳統(tǒng)中國“三從四德”對女性的束縛,在影片中,甚至出現(xiàn)“美女救英雄”、“救了中國”的顛覆性解讀?!熬攘酥袊边@一說法明顯太夸張了,但西方人自然不會去為了制作一部動畫片專門去考證歷史中的花木蘭到底立了多大功,只要把這個女人塑造成英雄就夠了。這個西方人心中的女英雄,勇猛到能救了長官李翔——也就是她未來的丈夫。以往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常常是英雄救美,女性扮演的是弱者的角色,他們需要強者的保護。但是在影片《花木蘭》中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卻成了“女救男”的反傳統(tǒng)模式,而且一救就是兩次。壯漢竟不如女子,這正是女性主義者非常愿意看到的。
在分析了影片《花木蘭》中女性主義的成分以后,有一點還是需要注意的——歸宿。影片中的木蘭凱旋后與李翔有情人終成眷屬,,南北朝民歌《木蘭辭》中木蘭寫到“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英勇善戰(zhàn)的木蘭終究是個女人,在她鐵甲戎裝下面也終究是個女兒身,她還是要一個歸宿、一個家的。這一問題上東西方文化驚人的相似,這似乎在傳達某種東西,也是女權主義者極力回避的話題,女人還是需要男人的,需要愛的。拋開西方女權主義者的激進,同樣拋開中國傳統(tǒng)的大男子主義,用中國傳統(tǒng)道家觀念解釋也許會簡單一些:相生相克,陰陽相濟。
6 ) 當?shù)鲜磕嵊龅交咎m
這部動畫片,說看過100遍肯定是夸張了,但50次,卻是不為過的。不為別的,純粹的喜歡而已。
雖然借用了一個古老的中國故事,但一看就是老美的手筆:創(chuàng)意、敬業(yè),誠心誠意地做給孩子看,令各年齡層的人都著迷。這就是真正的動畫精神吧?而其中尤以敬業(yè)最令人贊賞,只有認真才能造就經典。
一部片子做得是否精致,看第一遍就知道了,如何精致,卻是要拿著放大鏡翻來覆去研究細節(jié)的。以我看過50遍而依然樂此不疲的資格,可以判定,迪士尼的《花木蘭》絕對是精致的動畫片,經典中的經典,堪稱完美。
來看看美國人的認真勁兒吧。
1、人性化——用美麗演繹死亡:
動畫片本來就是給孩子看的——你可以反對,但是你必須承認,這部片子是給小孩子看的。所以雖然講述的是戰(zhàn)爭殺戮的故事,除了木蘭傷口的那一點血色,看不到任何血腥。
那場驚心動魄的雪山大戰(zhàn),匈奴的大軍損失成了零丁,并不是靠刀槍棍棒,而是雪崩。多么用心的構思啊,用詩意的雪白掩蓋了所有殘酷。
最后可汗的滅亡則更加美麗,他化作了煙火,在深夜的皇宮上空,散開五彩斑斕。多么俏皮的想象,野獸般的匈奴用死亡成就了最后的浪漫。
而李翔父親所率的部隊全軍覆沒,則是用戰(zhàn)火焚毀后的斷垣殘壁來表現(xiàn)的。一頂頭盔,一個布偶娃娃,就足以傳達死亡的訊息,不必直面血淋淋的現(xiàn)實,依然可以渲染沉痛的氣氛,這種會意手法已然是中國文化的真?zhèn)鳌?br>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只有全心全意為孩子考慮的人,才會如此竭盡全力。
2、陰影——恰到好處的生動
畫面中有沒有陰影,夠不夠多,是我用來評價一部動畫大片制作是否精良的武斷標準(另類畫風如水墨動畫等不在此列)。我們都知道,油畫對光線要求十分嚴格,有了光影,會更加真實立體。動畫世界不追求具象,可以不管,也確實有很多片子是不畫的。但是,可以不做,卻非要做到最好,這才是真正的完美主義者。
《花木蘭》的繪畫者們讓我們見識到什么是認真,有光就有影。最著力的是在雪山上,匈奴的大軍密密麻麻,從地平線上躍馬狂奔而來,鋪天蓋地。用了一個航拍的鏡頭,每個騎兵都畫出了陰影,突然一只鷹的影子急速掠過。千軍萬馬而蓋不住一只鷹,迅雷不及掩耳卻能讓你清楚看見,恰到好處,生動無比。
3、表情——細心描繪毫不惜力
人物的表情多姿多彩,十分細膩,很多只是幾秒鐘的鏡頭,但是畫了大量的圖片。比如木蘭相親之前的化妝,中途要穿過一條街,街上有一胖一瘦兩個老翁在下象棋,一個將了另一個的軍,木蘭移了一個子,扭轉乾坤。人物表情細膩無比,胖子先是愁眉苦臉,繼而驚訝,繼而狂喜,甚至幸災樂禍。瘦子的眼神更是千變萬化,先是沉著思索,繼而是穩(wěn)操勝券的挑釁,然后是決絕落子的篤定,接著是叉手閉眼看你怎么死的狂妄,突然被聲音打斷之后的大跌眼鏡,繼而不知所措,最后憤恨。而這一切,總共只有十秒而已。(插播一個穿幫鏡頭,瘦子的“將”走了對角線)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群眾演員,就是主角身后充當布景的人物。在日本動畫片,絕大多數(shù)TV版甚至劇場版如《名偵探柯南》者,人物一旦不說話,就“石化”了,說話那位也是只動嘴,十分生硬。而《花木蘭》就算遠遠站在后面沒有任何戲份的虛化人物,也是有表情的,比如“花瓶”這個名字誕生的那一幕,一群鼻青臉腫的士兵站在三位主角后面,和觀眾一起聽著主角的搞笑對話,正常人看十遍也不會注意到他們,可是他們的形象并不靜止,不是這個晃了晃腦袋,就是那個轉了轉頭,總有人是動態(tài)的。光憑這個畫面,就值得我們肅然起敬。
4、道具設置——草蛇灰線不浪費
我一直認為在話劇中道具越少越好,一個道具用途越多越好?!痘咎m》也有這么點意思。比如木蘭座駕的鋪布,既是馬的裝飾,顯得威武,又是馬兒內心柔情的昭示,木蘭倉皇出浴時,馬兒用它掩護撤退,木蘭被驅逐在寒風中時,馬兒替她披上做了寒衣,多么紳士的一匹座駕啊。還有那把紙扇,剛開始是相親的作弊工具,最后關頭又是救命的武器,靠它才繳了可汗的武器。還有些首尾呼應的東西,比如小狗和母雞,其實這些都不算高明的創(chuàng)意,只是因為同一樣東西,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超過兩次,就說明設計者是考慮過的,這比那些連人物設置都“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編導們要負責多了。
5、中文配音——同樣出色
中文版的翻譯和配音同樣出色,基本沒有損傷,有兩處細節(jié)作證,阿堯向木蘭發(fā)火時說了句:“It’will make your ancestors dizzy。” “ancestors”的發(fā)音是張大嘴的,不能用“祖宗”直譯,如何對上口型呢?中文翻成“包你老祖宗兩眼冒金星”,用“兩”對應就輕松化解了。
還有宰相整隊時說了句:“Order ,people order!”本意應該是立正點名之類,士兵們則順勢點起了菜來了。“I’d like a pan-fried noodle……”如果直譯就不搞笑了,中文版改了改:“還吵,吵什么呀?”“我要炒個蔥花蛋?!币粯拥男Ч?,真是不知花了多少心思。
這得歸功于成龍、陳佩斯、李玟等本土明星,還是美國人花重金聘請的團隊呢?
當年,美國人要拍《花木蘭》的消息傳來,國人紛紛怒斥,就像端午節(jié)被韓國人拿去申遺一樣憤怒?!痘咎m》的造型出來,國人更是生氣,怎么把巾幗英雄畫成這個德行?美國人理都沒理,只說了一句:“我們研究過資料,那時的人就長這樣?!眹肆⒖涕]嘴了,因為沒人研究過,不好立刻反駁。
我也沒研究過,我也覺得木蘭長得確實有點對不起“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的意境,不過我相信,美國人是做足功課的,片中充滿了中國元素,三從四德啦、老祖宗啦、算盤啦、象棋啦,風箏啦,紙扇啦,餃子啦、舞獅啦、筆墨紙硯啦、武術啦,除了京劇,能想到的都放進去了,刻意而為之顯出他們的可愛。還有繪畫中融入國畫技巧、配樂中使用民族樂器。據(jù)說總共動用600名動畫師,花了四年。光這兩個數(shù)字,就值得我們閉上嘴巴了。
“迪斯尼公司為了使影片具有鮮明的東方風情,特別派出一組創(chuàng)作人員赴中國大陸進行實地考察和研究。他們的足跡遍布北京、大同、西安、洛陽、敦煌等文化名城,參觀各地博物館、美術館,還曾親臨嘉峪關感受長城的壯美,收集了大量的資料。此外,幾百名迪斯尼動畫師不惜耗費時間,學習中國傳統(tǒng)藝術所講究的凝練傳神的藝術風格和平衡和諧的藝術哲學,琢磨模仿中國國畫的畫風和手法?!边€能說什么呢?
唯一令人生氣的是,他們借了中國的故事,借了中國的手法,借了中國的票房,推銷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美國文化。而且他們還沒有錯,我還不能對此生氣,這就是我最最生氣的地方。
中國學外國 外國賺中國
故事很好萊塢,但不得不說人家來中國是做足功課的,首先開始的幾個女人的服飾很符合南北朝時期的樣子,高胸襦裙,還有那些發(fā)髻,相比我們一些古裝片各種非主流造型人家至少用了心的了
陳佩斯延續(xù)了他在《寶蓮燈》中的高水準配音~~
很經典啊這個故事…很多年前看的…也是為數(shù)不多我看的非真人影視作品…反正我覺得挺好看的…所以我還是有點期待真人版的哈哈哈哈哈哈…動畫的總是…我還是有一點偏愛真人演出來的戲吧…盡管很多時候不盡如人意…但是還是會想給真正想演好一個角色的演員們一個機會…
外國人YY下的中國古代社會
拍我們的素材還能讓我們看得津津有味,我們有的努力呀!
這是一個真正“人文主義”的中國,所以它一點也不像中國。但偉大的迪斯尼們又把所有關于中國最美好的意向編織在一起,所以它又是最中國的故事。想象一個經歷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古典中華,就是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夢。我真希望我能看見這個中國夢實現(xiàn)。
為什么涉及中國題材的我都覺得老外實在不能理解我們的文化。。。。。
雖然少了些創(chuàng)意,但這部電影的內核很強大,一個封建時代的女子不需要三從四德不需要賢妻良母也能為家族爭光,迪士尼太會挑選主題了
“你的孫女居然是變裝人士!”哈哈哈哈這句話承包我的笑點。太久沒看2D動畫了好懷念~~~
喜歡這部片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木須龍實在是太招人喜歡了
除了對中國文化理解有些誤差以外,本片的制作堪稱上乘。
這是迪斯尼唯一一部完全的中國故事的動畫電影。音樂很好聽,里面那只苜蓿的小龍?zhí)貏e有趣。但是故事里的文化底蘊不完全是中國的,有點不中不洋的感覺,各位主創(chuàng)們對于這一點功課做的不夠。聽說要拍真人版了,希望能夠改進。
李玟唱的主題曲我很喜歡
刻板印象太明顯了,西方思維披上東方的外衣。沒啥意思。
我一直覺得,中國的東西只有中國人才能拍出精髓,因為老外都是浮于表淺,但讓人心痛的事,中國人自己根本不抓,抓不住自己的文化。
唯一遺憾是沒有細致刻畫中國的大好河山,希望真人版可以好好彌補,人設簡直教科書級的可愛
我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
原版的艾迪·墨菲和國語版的陳佩斯都碉堡了
這是一個美國女兵,根本就不是我們的巾幗英雄,效果和動畫都很贊,但是get不到我們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她只是一個叫花木蘭的人,并不是那個雌雄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花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