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雖然有野史的存在,但是是部經(jīng)典的電視劇
就連片頭曲,也是那么的點題。
小時候看的時候,因為有部少女慈禧,
所以剛開始看的時候并不待見,
等到看的時候,正是上學的時候,
并沒有看全,
所以印象并不深刻,
只是有種印象,慈安非常漂亮溫柔,慈禧好像挺一般,
不解為什么這個演員演慈禧,
可見小時候總是以外貌定英雄,哈哈。
最近看的時候,
不得不說,
從姍演的很好,
我認為比劉曉慶演的慈禧更到位,
因為她演出了慈禧的復合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絕不是單面的,
雖然慈禧表現(xiàn)給世人的,也許只是一面,
我尤記得一幕,有身孕的慈禧遇見了榮祿,
榮祿那時情難自禁,
慈禧雖然也是百感交集,
終于還是面無表情的,壓低聲音,
叫榮祿擦掉眼淚,說再見。
記得慈禧一步步的離開榮祿的時候的眼神,
好令人難忘。
2 ) 戲說慈禧
之所以推薦,是因為女主角的確是有巾幗志氣。想來一個女人來通知一個國家,其中的辛酸也不是常人可以同感的。歷史本來是讓人清醒的,而當今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為大家?guī)淼拇_實更加迷糊。我不知道慈禧是個怎樣的人,就一貫的對同治跟光緒的看法,我想,同樣作為少年天子,他們都繼承了順治的敏感跟過分認真,而缺少康熙的睿智。清朝末年的一切都是歷史的車輪,或許編劇是想從另一面來展現(xiàn)這個末代女王。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罷,因為真想早已塵封在了故宮博物院。那是政府的地盤,我們都不好真正地走進她。
3 ) 不說悲,不說愁,一生故事獨自守;不辨情,不辨憂,往事累累沉不動
20年前看過的劇,近來又翻出來看了一遍,何晴的顏,叢珊的氣場,無敵了。原來學地理的時候一直分不清楚是左東右西還是左西右東,后來一回想,垂簾的時候,慈安坐右邊,慈禧坐左邊,自然是左西右東不會錯了,看電視還是有好處的=]劇中咸豐一朝的演員均色藝俱佳,同治和光緒兩朝的演員就拉下了幾個檔。估摸著一朝天子一朝臣,更是一朝后宮妃,需要的演員數(shù)量是多了點,所以質(zhì)素難以保證。雖然框了個戲說的名頭,但是個人覺得其實很多地方的劇情比其他以慈禧為主角的影視作品都要靠譜,當然與榮祿的緋聞就按下不提了,其他都是與恭親王緋聞來著……原來看的時候還沒什么,現(xiàn)在看突然覺得臺詞帶有那個年代臺灣古裝戲特有的色彩,喜歡句尾咬句頭,前幾集尤為突出啊,感覺很有趣。整體來說,雖以戲說為名,但各項禮儀、場景布置、道具都可稱得上嚴謹,片頭片尾的配曲也是詞曲無比熨帖主題,近十年未有超出者。插個花,恭親王福晉瞅著跟甄嬛里的欣貴人咋這么像哩,不會是一個人吧,十幾年過去了,容貌如初未變啊
4 ) 戲說慈禧
花了兩個月時間看完這部劇,不得不說編劇的文學功底真的很深厚,臺詞很古典。除了前期有些原創(chuàng),后面基本上符合慈禧全傳小說內(nèi)容。
我特別喜歡叢珊的慈禧,唯一一版性冷淡臉的慈禧,演技特別好。跟溫柔的慈安何晴搭配的很好。翁家明的咸豐,馬景濤的肅順演的都很不錯。
就是感覺六爺太老了,光緒帝太苦逼臉了。演光緒帝的這演員真的自帶苦逼臉氣質(zhì),演包青天也是一臉苦逼抑郁癥的感覺。哈哈哈哈哈
5 ) 缺點和優(yōu)點都很突出的劇
雖然只看了一半,先拋磚引玉吧
雖然還是缺點比優(yōu)點多,不過這部本來口碑虛高,拉下一些厚古薄今的面具也是值得的。
這部劇我看到辛酉政變結束之后,就棄劇了。
不滿的部分:戲曲影響太重,部分演員演技很尬,洗地嚴重,部分劇情胡編,最基本的字都讀錯,一些劇情根本不符合邏輯。
滿意的部分:片頭片尾很好聽,就是歌詞洗地嚴重。對慈禧一生有著系統(tǒng)的描述,就是前期太水,后期太趕。女主演的還算可以,畢竟慈禧是個復雜的人物。
記得的錯誤:
1、慈安不是咸豐還是皇子時的妻子。她二月選秀進宮,十月就被立為皇后了。晉升速度十分快。不是因為她和咸豐結婚早的緣故。
2、圓明園被燒之前照相技術還沒引進宮,否則恭王就不會因為北京條約洋人要給他照相而嚇壞了。恭王給孝靜成太后一疊“照片”表孝心顯然扯淡。
3、咸豐有跛腳,沒體現(xiàn);
4、醇王的母親不是孝靜皇后;
5、慈禧進宮前的劇情基本是胡扯,她和榮祿不是情人,妹妹和醇王也不可能婚前相戀;
6、安德海咸豐五年才進宮,怎么可能一下成為咸豐身邊第二號大太監(jiān),何況一個咸豐跟前紅人居然愿意去伺候當時不太受寵的后宮也是扯淡…
7、這個肅順還可以,有體現(xiàn)他一些優(yōu)點,但是太二,不像個政治家…
8、這劇的咸豐居然讓醇王給蘭貴人講朝政,這也太胡編亂造了吧。而且“同道堂”這個印子是給同治的,不是給慈禧的,不過慈禧因為是同治生母,被她占用了。
9、我就不說里面女性角色的名字胡編了,我一直沒有找到婉貞這個名字的史料出處。
10、這劇居然把咸豐的名字讀成“毅您”…
11、《戲說慈禧》的“毅您”皇帝,稱呼孝靜成為“靜娘”。。。我感覺這部把慈禧拍成了莉薇婭·杜路希拉·奧古斯塔……同治還沒生出來呢,就有能力派太監(jiān)去給老六老七通風報信,這太逆天了。
12、清代對后妃家屬進宮限制很嚴,哪怕是慈禧,也是她成為皇太后之后才可能見到家人。這劇蘭貴人就見到家人了。簡直太扯淡。
13、這個恭王,演的政治戲有點浮。崔浩然的恭王不夠傲慢也沒體現(xiàn)心機,修慶版本傲慢有余但是又過于心機;中和一下吧。
14、語言太現(xiàn)代。
15、糟糕的服飾妝容問題是那個時代的通病,我就不特地點出來說了
作為一部電視劇作品來說,辛酉政變演的還算精彩,后面和恭王的政斗挺無聊的。細節(jié)錯誤太多,總而言之是一部缺點優(yōu)點都很多的劇。
6 ) 短評
這部 戲說慈禧 是1992年的片子了
雖然我小時候電視上經(jīng)常播
但是小時候不愛看政治
愛情戲很多的 戲說乾隆 倒是看過很多遍XD
叢珊——慈禧太后
何晴——慈安太后
姬玉(即87央視版紅樓夢妙玉)——恭王福晉
馬景濤——肅順
翁家明——咸豐帝(我覺得翁家明長得好像何晟銘??!剛開始還以為是父子XD)
黃文豪——醇王等等
以上幾個人是我覺得演技最好的
陣容超級強大><
女主角叢珊和何晴都是大陸人
這部算是比較符合歷史的劇了
戲說成分不算過分
當然也有借鑒野史啦
洗白有
還好不非常過分
(畢竟是女主角嘛
不稍微洗白一點觀眾無法接受XD)
里面對於一些歷史事件也有比較準確的描述
看到劇中說林則徐是好官
可惜死了的時候
真的很傷心Q Q
缺點是有點拖戲
慈禧進宮前的日子拍得有點久
次要人物的劇情也有點多
如果把62集壓縮成40集就正好了
關鍵是叢珊演的慈禧太好了!!!
她雖然沒有何晴美
但演技絕對沒話說
她和 武則天 中的劉曉慶一樣
演少女時代并不特別出色
但是演老年慈禧簡直不能更合適了!><
不愧是中戲畢業(yè)的
服飾挺好看的
慈禧和慈安的衣服頭飾都有好幾套
搭配也美
可惜片源太早了
顏色不夠鮮亮
記憶很深的地方是咸豐帝駕崩之後
慈禧慈安把鬢邊的一簇頭發(fā)剪短了
編了個小麻花辮
(何晴這麼打扮實在太正啦!>///<
說她是古裝第一美女絕對沒錯!)
片頭片尾也很美
還有大陸版的片尾曲情生意動
詞曲都是特別為劇寫的
我不喜歡現(xiàn)在臺劇的片頭片尾
都是打歌
好的劇應該是連片頭片尾都能增色~
比如步步驚心和甄嬛傳XD
片頭曲 簾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xNTAyNzUy.html片尾曲 傳說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xMjczNjc2.html大陸版片尾曲 情生意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wMjQyMjg4.html1992年的劇
那時候橫店影城還沒建起來呢
劇中有很多紫禁城和頤和園的場景
我有看到石船
所以應該是真的
還有很多場真實的雪景
當時臺灣劇組真有錢啊
拉到大陸拍了不少片段
還能租用故宮頤和園...
現(xiàn)在都不可能在電視劇中看見真實的故宮嚕~
當年的臺灣古裝劇的水準這麼高
可惜現(xiàn)在都沒有了:(
本時間管理大師在政務煩惱的當下抽空看完了全片。如果夢xx都能上8分,那此劇該上12分。臺詞不知道是高陽的手筆還是宋項如的手筆,可以凝練到?jīng)]有一句廢話。看完同治之死,覺得慈禧確實做得不對。再看一遍同治之死,又覺得慈禧確實做得不錯。人物能立起來。
雖然名為“戲說”,但劇本臺詞的考究程度秒殺現(xiàn)在一眾自稱“良心劇”的古裝片了,不把筆墨局限在情愛糾葛中,整個格局就大氣多了,不多的那些纏綿情愛的戲份也拍得極考究(咸豐的演員選得太帥了點),慈禧慈安的演員選得很棒,總之是一部現(xiàn)在重溫也不覺得過時的好片。
在90年代拍出這種劇相當不錯了。有情懷體現(xiàn),也確實傳達出一些思考。但對某些事件處理略顯潦草,讓人不明就里,有虎頭蛇尾之感,如東太后之死(不知所看是否有刪節(jié))。對人物個性張力體現(xiàn)不夠,除咸豐等少量角色外,少有能以本身之性情遭際動人心者。又如光緒生母,如何面對母子情被姐姐的劫奪也無體現(xiàn)。還有一些低級錯誤,如文廷式全劇都讀成了文廷武,和珅被女主讀成和坤……前半劇情冗長而后顯局促,我是前面看到辛酉政變,中間跳過,從同治成年后看起的,可能也是出于不喜慈禧的緣故。善妒狠辣狹隘,但正也說明此劇不力求洗白,但對恭親王還是有拔高之嫌??傮w而言還是良心劇。慈安太美,這么多年過去,還會依稀記得何晴演過一個很美的東太后,然后居然搜劇成功,。
這女人總讓人沒辦法忽略。該片也是拍慈禧拍得很棒的幾部影片之一。
一直覺得慈禧就該是這部劇中所描述的那樣有血有肉,有愛有恨,有期盼也有無奈。她的得與失,情與怨,城府心機,狠毒殘忍都被詮釋的惟妙惟肖,入目三分。我不再僅僅仇視她,我也同情她。做為一個女人,在那樣的時代,她有她的悲哀。當喪夫喪子之后,她也只能寄情于權力了。另外,傳說和情生意動堪稱經(jīng)典
過去的電視劇即便是戲說也是很有看頭的,哪像現(xiàn)在劇本蒼白無力,臺詞弱智白開水,歌曲我到現(xiàn)在都喜歡,兩位太后選的很棒
小時候很喜歡,覺得笑起來彎彎眼角的何晴好美好驚艷。但叢珊演的慈禧存在感很強?。?/p>
甲午戰(zhàn)爭的起因是在這里第一次知道的。除了慈禧和榮祿的感情線,以及過度美化慈禧以外,很多瑣碎細節(jié)都拍出來或者提到了,還算全面吧。叢珊氣場強大,何晴美,馬景濤還是有些中二感有點可愛有點想笑是怎么回事!演的肅順的不如他后期演的多爾袞(也說明演技確實有變化,一直在進步)。前期劇情太慢,急死個人。后面又草草結尾,很多情節(jié)都是一筆帶過。配樂就那幾樣,都聽膩了。算是缺點吧。
我算知道了所有的晚清電視劇沒有不從高陽的書里拿情節(jié)的
一周幾集就這么看了好長時間,后1/4很壓抑,拍出了末代王朝的無力和無奈,恭王有味道,肅順又桀驁又有才可惜掛的早。不管怎么給慈禧洗白我還是不喜歡她,就是個控制狂。OST很好聽,可惜少有氣勢恢宏的,慈禧權傾天下的時候依然放情歌就有點怪怪的。
最美麗的情人總是藏在夢背后,別觸動他一碰就凋落.
喜歡這種看起來“舊舊的”史劇。也符合那個時代風雨飄搖的感覺?,F(xiàn)在的古裝劇都是在精裝修的片場拍攝,沒有歷史的感覺了。
11.16-1.5,62集。簡直不敢相信這是92年臺灣拍的“戲說”劇,比大陸很多所謂正史劇嚴謹多了,歷史事件細節(jié)還原度很高,臺詞考究,除了和榮祿的少時戀情,沒感覺戲說什么。叢珊一看就是科班出身,那種勁兒拿捏到位,縱有洗白也在可接受范圍。崔浩然的恭王出彩,好劇
小時候地方臺放過,雖然是戲說,但比很多正劇拍的真實的多,那個時候臺劇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曾看過不止一遍的連續(xù)劇。較為尊重史實地演繹了慈禧的一生。至今仍認為叢珊在該劇中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查漏補缺。
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播出那會,引起大陸史學界文藝界痛批,篡改歷史 誤導人物 服化道不正確云云。那會還是報刊雜志紙媒?,F(xiàn)在再看,劇本 取景 服化道 人物表演 方方面面,照著歷經(jīng)這些年的古裝劇一比,簡直就是按正史路數(shù)拍的。實乃滄海遺珠,沒上8分不合適。
張公子談景濤兄時推薦《戲說慈僖》里的肅順,才發(fā)現(xiàn)此劇原來是看過的...
何晴的慈安太經(jīng)典了,馬景濤的肅順很有型
雖為“戲說”,確為佳作。選秀時痛陳家人皆死的秀女,面對國勢衰頹一心躲避的咸豐,有意振作亦要于慈禧權勢下自保的六王七王,等等。氣數(shù)將盡時的群像。
其實應該給4星的,開始那個片頭曲一直在腦海里!叢珊演得不錯!